課程:聽聞軌理(九)
時間:2015/12/9 (三)
主講:
班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ㄧ、前言: 珍惜身邊所有
二、讚頌:幸福時刻
五、複習: 六想, 正法久住想分享討論
六、手抄第2冊P78LL3: 正知見=反觀自心,精進行=勇悍為相
七、手抄第2冊P79LL5:聞、聞慧;思、思慧;修、修慧
八、手抄第2冊P80L7: 摧我慢,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
九、嚴長壽影片
一、 前言: 珍惜身邊所有
駱班長提策:
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不能把ㄧ切都視為理所當然。例如太太每天侍候你,自己生活在天堂中卻還對周圍的人多所挑剔,千萬不可以對太太、先生或父母親給予我們的關愛及種種照顧視為是理所當然,要珍惜我們得到的每一件東西。
二、讚頌—幸福時刻
晨光初照 迎接燦爛的這一刻 金色陽光 溫柔地照進我的窗
嫩綠的草 捧著晶瑩的露珠
妍麗的花 吐出聖潔的幽香
有你的守候 給我前行的希望 有你的陪伴 給我永恆的力量
有你在身邊 讓我充滿歡樂
有你在心上 讓我自由地飛翔
幸福的這一刻終於來到 告別風雨飄搖的時光
歡樂的這首歌由我來唱 傳頌祝福的歌聲到遠方
當我遇見你 締造出人世的奇跡 當我奔向你 重現生命的美麗
我將珍惜你 千生萬世永不相離 我將成為你 一起心跳和呼吸
有你的守候 給我前行的希望 有你的陪伴 給我永恆的力量
有你在身邊 讓我充滿歡樂
有你在心上 讓我自由地飛翔
幸福的這一刻終於來到 告別風雨飄搖的時光
歡樂的這首歌由我來唱 傳頌祝福的歌聲到遠方
當我遇見你 締造出人世的奇跡
當我奔向你 重現生命的美麗
我將永遠追隨你 生生相約終不捨離
我將成為你 一起心跳和呼吸
繽紛浪漫的花朵 瞬間在心中綻放
洋溢幸福的花香
幸福的人回到心靈的故鄉 回到你身旁
幸福的我回到心靈的故鄉 回到你身旁
駱班長提策: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幸福?廣論班就像是我們ㄧ起在這裡跟師父相聚,大家回到這裡聆聽師父的法音。在未來六年廣論班的課程內容,主要是聽帶,聽師父的法音,在師父的法音裡面,我們慢慢去體會師父給我們的修行理路和加持。所以在廣論班上課就是我們的幸福時刻,能夠回到師父的身邊聽聞師父的涓涓法音。
三、日文影片欣賞:失智母親的記憶
駱班長提策:
我們在這裡聽聞的本質,親近善知識,學習業果、皈依,主要是要喚起我們心中的感受。當我們將周圍ㄧ切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所有的感受就消失掉了;而當我們覺得丟了東西時就又去找東西,所以在生命中又去找其他攀緣的愛及其他攀緣的關懷。事實上,父母對我們的愛、伴侶對我們的愛,乃至於孩子及周圍的朋友對我們的愛,其實ㄧ直都在,從來沒有消失。真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心對很多的事項的感受,越來越弱、越來越弱,慢慢的在越來越理所當然的狀態之下,我們追尋得越多迷失得越多。當我們把心中的感受抓回來,其實會發現我們每一個人真的是滿富有的,關鍵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真的要去體會旁邊的人帶給我們的愛。聽聞就是要做到這件事。
四、駱班長提策:
師父為甚麼要開廣論班?他自己修行也可以得到很高的成就,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開辦法人事業?,只因為佛果太美了,要我們也能得到,這就是為甚麼要我們走上修行這條路,而修行這條路只有「知」和「行」。知就是廣論班的研討,廣論班的研討恐落於文字形式,所以作義工的時候拿知來串習、拿法來串習。在法人作義工時,看到這些同學就會想到廣論、就會想到師父,因為緣就是這裡;而在家裡就很不容易串習,廣論只是擺在佛龕上。回向,是要回事向理,作義工的功德都要回向無上菩提。團體其實是不需要你來做事,而是要給大家練習的機會,練習了以後法才會入心,在日常生活裡面法才會現起。
五、複習六想:病想 正法久住想 (分享討論)
駱班長提策:
病想,要知病才會殷重修。班長以自己看病的經驗提策我們要確實知病,知病以後才會殷重去修(確實去服藥),而自己服了法藥以後,進而佛法才能長久住世。
Q:我學了佛法以後,佛法才能成長久住世。為甚麼?
同學分享:
1.自己學了法、參加了很多義工活動,得到許多受用,希望太太也能來學廣論。由於護持今年國外請法團時,發願戒菸,很快就戒成了,令太太感到震驚,覺得不可思議,這在過去是不可能做到的。現在與太太談話時會以正法來想、來對話。
2.做義工有二個原則: (1)不能太勉強,先考慮到家人的需要,太太支持才做。(2)自己要有歡喜心。
駱班長提策:
正法久住有兩個層面:
1.「一人修時兩人到」,當自己先做好,旁邊的人會看到,對自己有幫助,對他人也有幫助。因為當法修得好時,對周圍的人會觀功念恩,一直看他們的好處恩惠,對他們特別好,使他們都得到你的幫助而受益,因此旁邊的人會對法產生一個崇敬的心,從而效法走這條路,所以「一人修時兩人到」,「兩」是無限的意思。例如,做太太的也不可以為了上課就不做飯,要先安排好,把家人照顧好才行;周末做義工也需要將家事先安排好才行。一人修時兩人到就是在意念上要有隨時關顧他人的想法,這時候,正法就能久住。自己修,也能讓旁邊的人受益,這是正法久住的關鍵。
2.以無限生命來講,因為我認真學法,造的是跟正法久住相應的業,所以我下一世就一定能夠趕得有正法。因為我念念的希求正法,所以我的下一世就一定有正法,人人有這個念頭,正法就能久住,一世一世的有正法,正法就能夠久住。
六、師父開示手抄第2冊P78LL3~P81LL2
《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親善知識應無懈。」
駱班長提策:
1.《攝德寶》中這樣說,真正的諸勇求勝菩提,非常勇悍的,他心中念茲在茲,要求無上的菩提,就是佛果,這個人是真正的智者,他是在抉擇上就知道,他要勇求殊勝的菩提。要達到這件事情,他一定要「知病」,要知道自己的病就是「我執」,而這個病最大的象徵就是「慢心」。我們說人一輩子要追求自己的存在,所以動不動顯示傲慢,還有自卑,傲慢和自卑都是我慢。自卑為什麼是我慢?因為他覺得我比別人差,要躲起來。為什麼要躲起來呢?因為他覺得人就是要比人家好才能站出來,所以自卑的本質就是傲慢。所以真正勇悍求殊勝菩提的,這是智者,而這個智者他一定要看到自己心中的問題,他一定要摧伏自己的我慢心,因為我慢心是我執最明顯的徵兆。所以他知病以後,好像病人會去找醫生,就會親近醫生請他治療。那麼我們呢,假如知道自己心中的這個心理上的問題,那我們就會親近善知識,毫不懈怠。
2.師父說,真正想要求無上菩提的這種人,應該要「勇求」,換句話說求殊勝菩提只有這個辦法叫「勇求」,就是「精進」,無上菩提的正因是勇求。修學佛法有兩個必要的條件,第一個叫正知見,第二個叫精進行。
修學佛法的兩大條件:
(1) 正知見 (反觀自心)
(2) 精進行 (勇悍為相)
3.師父說「正知見的確難」。師父常講:「不是難不難,而是該不該、要不要。」你應該想要。為什麼?因為它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正知見有兩大特色:第一,難,第二,什麼問題都解決。所以我們看到這裡就會想到說正知見我要。師父說「有了正知見,理路上面都清楚,是啊!怎麼會做不到呢?必然做到的。」那正知見在哪裡啊,在理路上。什麼叫理路呢?就是一個道理,它必定有一個推展的道路出來,這個道理它總是有一層一層的順著這個道理的軌道,一段一段的去破解以後,我們就看到真相。看到真相以後,這件事情我們過去以為不能解決的,那現在可以解決了,所以正知見的本質要得到它,是要從理路上來得到,正知見要破的是我們原來錯誤的理路,正知見是理路上的清晰,而過去我們認為做不到是一種理路的誤解。正知見是難,但可以解決問題,正知見是一個理路上的剖析,剖析我們原來錯誤的理路,給我們一個正確的理路。假如我們有正知見的話,你那個眼睛專門看著自己,就怕出一點點小毛病(怕造惡業、怕墮地獄…),而不是去看別人的不是,道理很簡單﹗
4.第二個,精進行。你有了正知見,就是你懂得了、相應了,如果不精進,還是沒有用。真正求法,一定要勇悍,不勇悍怎得正知見﹗那麼,是先有正知見?還是先要精進行?有沒有次第?有,換句話說正知見裡面有沒有精進行,沒有精進行怎麼來正知見,沒有正知見怎麼精進行,有順序,它這種循環越來越深越來越廣,它是有一點正知見馬上就精進行,一點正知見就精進行,它是輾轉增上。是我們累積了完整的正知見才剛始精進行嗎?不是,是每個聞法都正知見、精進行,有次第。可是正知見要能夠完成,需要經過無限正知見精進行的循環,所以正知見裡面有精進行,兩者循環輾轉,正知見、精進行、正知見、精進行、正知見、精進行……,同時執持著業果概念,不斷不斷地輾轉增上、加深加廣。
七、手抄第2冊P79LL5
聞:聽懂。 聞慧:看到自己的心。
思:比對。 思慧:正知見現行。
修:串習。 修慧:見到真實。
駱班長提策:
聞是聽懂。那聞慧,要產生智慧的時候,不是看到外面,是看到自己的心。師父說這樣還沒有得到正知見,那正知見在哪裡,在思慧,正知見現行,正知見現行看到自己的心以後,還有前面思叫什麼,比對,比對我的心跟佛菩薩的心,比對我的心跟法的心,法說要怎麼做,而我現在的心怎麼想,兩個比對。師父說聽法是無限生命裡面無上的智慧,聽法是無比珍貴的,是無限大法,隨時把握聽聞的機會,而我們在做每一個比對時會有種種的計算,還有種種的計較,這個計較都是跟正法不相應的,每一次都是正法大敗,我們的理念大勝,這樣比對,正知見會現行嗎,不,不會現行,我們的比對要比對出來以後,覺得說師父的理路才是對的,然後我願意用師父的理路取代我的理路,思相應慧產生起的時候,你就有了正知見了。
接下來師父講不精進沒用,真正求法一定要勇悍,一定要勇悍,正知見寫一、二,有沒有次第,有,換句話說正知見裡面有沒有精進行,沒有精進行怎麼來正知見,沒有正知見怎麼精進行,有順序,它這種循環越深越廣,它是馬上有一點正知見就精進行,一點正知見就精進行,它是輾轉增上,是我們累積了完整的正知見才剛始精進行嗎,不是,是每個聞法都正知見精進行,有次第,可是正知見要能夠完成,需要經過無限正知見精進行的循環,所以正知見裡面有精進行。
八、手抄第2冊P80L7: 摧我慢,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
我慢:
1、我執最明顯的外在行相
2、我高、你低。
我對、你錯。
3、處處地方以我為中心(→改成以善知識為中心,以佛、法、僧為中心。)
駱班長提策:
聽聞第一件事情要「摧我慢」。
1.我慢:在佛法裡面有七個種慢,都包含在我慢裡面。整體上就是處處地方以自己為主的這種心情障礙著你,這個是我慢相,佛法的名稱叫我執。「我見、我慢、我愛、我癡」:我這個東西有種種行相。我慢本質上是我執,我執的行相,這個外面有一個行相,叫我慢;裡面有一個見解,叫我見;還有一個情緒,那個叫我愛;它的本質叫做我癡,所以都是一種無明的癡相
2. 在因地當中你怎麼做?我懂得多少就下多少功夫,就是懂得多少正知見就下多少精進行,那時候隨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師父說:「天下沒有比修行更容易的事情」,這是「宗」。修行在哪四個字?起心動念。它不要任何條件,是你自己的事,你真正懂得了,二十四小時無處不在修行,二十四小時無處不在淨除罪障、積聚功德,修行這麼容易,天下沒有比修行更容易的事。
3.現在我們要怎麼辦?師父說:「第一個催我慢,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裡思惟。不是說四個步驟分段喔﹗你任何四個當中走到一個,你就在修行當中。」為什麼說四個當中走到一個,你就在修行當中?譬如你親近善士,善知識一定告訴你要學法,學法第一件事情,他告訴你一定要把我執、煩惱降低;善知識也一定會告訴你,聽法要反觀自心去聞思,一定要去思惟的,抉擇自身而聽聞之。所以佛法是說一門深入,「一」就是「所有」,你就會得到全部。真正的問題是我們不夠紮實,所以他按照步驟告訴我們要這樣做、這樣作,可是我們每一步又都不紮實,所以他把要做的成分次第,告訴我們先這樣、先那樣,可是他講完了以後,你就這樣做,一就包含所有。現在最難的是求到善知識,當你在那邊聽法的時候,是不是摧伏我慢,我們是不是把自己的心打開,那才叫作聽聞正法,單純做好聽聞正法以後,我們就一定有親近善士,一定有摧伏我慢,所以四個步驟都具足。
九、嚴長壽影片:
https://youtu.be/hnykqzxkrlo 嚴長壽〔2015心靈教育與環境永續論壇〕
駱班長提策:
聽聞軌理學得好的人是怎麼樣?為什麼有大成就,歸究所有的原因是--聽聞軌理他學得好。
嚴先生有敏銳的觀察力,你看他作傳達小弟去拿信,他認為說我碰到都是外國人,我一定要把英文學好。然後他可以觀察到別人,對他的需要的時候,他全力以赴的服務別人,博得國際友人的讚賞。他又有業果概念,有助人的概念,認真的去做,結果就產生了回饋。後來他觀察到學英文最好的方法,是從垃圾桶裡面去撿別人寫過的紙,因為那時候打字機很貴的,那個打字機上面的字是拿不到的,可是打錯的紙就都被丟到垃圾桶,他從垃圾桶裡面被丟棄的紙張中去學英文。在這影片中他講了很多的故事,在這故事裡面每個都是觀察思惟、觀察思惟,而在這個觀察思惟裡面,每一次都以業果法則作為抉擇的一個關鍵,所以他常常會想到說,這個是對國家有利,結果對國家有利,同時對他本身的事業產生了很大的利益。
我們學聽聞真的別急,聽聞軌理學會,整個佛法大概也知道八十。佛法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聽聞,而聽聞軌理我們要仔細去思惟。而聽聞的第一件事情,心中要有業果法則,也就是說我的心念,在思惟觀察以後,作抉擇一定要以業果為準則。因為正知見有兩大,第一是業果,第二是空正見。空正見我們還不懂,可是我們至少要擺上業果,而業果正見的前行是要看到自己的心,看到自己的心,不停地提策自己,走向業果法則,慢慢就走向正知見,這就叫做正知見精進行、正知見精進行,其實沒有很難,可是這件事情就是佛法的精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