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一輪)課程:皈依三寶-佛陀的功德

課程:皈依三寶-佛陀的功德
時間:2015/2/04 ()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一、讚頌-佛陀的眼睛
二、影片-最美的奉獻
三、皈依三寶-佛陀的語功德
四、皈依三寶-佛陀的悲功德
五、影片-別把鑽石當玻璃珠
六、影片-莫奪山普洱茶
七、影片-綠色標章
八、皈依三寶-佛陀如何救我

課程摘要:
一.前行
  1. 讚頌- 佛陀的眼睛
天上的星星,媽媽的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照亮我的心
池塘的星星,爸爸的眼睛,一波一波亮晶晶,照亮我的心
天上的星星,佛陀的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照亮我的心
池塘的星星,佛陀的眼睛,一波一波亮晶晶,清洗我的心
   
   佛法說與其詛咒四週的黑暗不如點明心中的一盞燈,無論星星、眼睛、或是心中的一盞燈,它都代表一種覺醒的光芒。我們對人世間的想法與看法,尤其一些很不成熟污濁的、想害別人或對別人生氣、很多事情想不開,其實它的本質都是一種痴迷的現象,假如我們能把心清洗,把心眼打開時,其實人生還是可以的。
   假如各位有一位家屬遭受今天的復興空難,你的心情會怎樣? 假如沒有遭受這個空難,你會想這個無常還未到我身上、那麼今天還過的挺好的,所以,無論在辦公室多辛苦、多鬱卒,我們仔細去思惟,其實是還可以。
   
人總喜歡跟比自己光鮮亮麗、或是更成功的人比較,然後令自己不愉快。點燃心中的那盞燈以後,你會發現,你我還能吃、能睡、開開心心坐在這裏聽聞佛法,是非常幸福非常幸運的一群
二、影片-最美的奉獻
    瑞克一出生就因腦部缺氧而導致腦性麻痺,四肢痙攣且無法言語。醫生認定他的人生毫無前途可言,建議他的父母迪克和茱蒂把他送去療養院。然而,瑞克的父母卻決心讓兒子跟正常人一樣活得精采。
    十五歲的某一天,瑞克要求參加一場慈善路跑,而且要爸爸迪克也一起跑。迪克從來不曾參加過賽跑,如何推著輪椅上的兒子一起跑?當他們終於克服障礙,完成比賽,瑞克告訴爸爸:「當我們一起跑步的時候,我忘了自己是不正常的人。」瑞克的這句話,以及每次參加比賽後的笑容,改變了迪克的一生,也開啟了一段勵志感人的旅程。
    這對父子檔以「賀特二人組」聞名全世界,在後來的33年,參加1000場馬拉松賽,持續激勵著千百萬人,成為人們勇敢面對困難、熱愛生命、分享愛的最大動力,忠實體現他們的招牌口號:「你做得到!」
    瑞克最大的願望就是讓爸爸坐在輪椅上讓他來推他一次。爸爸說我只是把雙手雙腳借給我兒子用。

三、皈依三寶-佛陀的語功德 (廣論p.100 LL1~ p.101 L3; 手抄稿第六冊,p.109 LL4~p.111 L5)
【如《諦者品》云:「若諸有情於一時,發多定語而請問,一剎那心徧證知,由一音酬各各問。由是應知勝導師,宣說梵音於世間,此能善轉正法輪,盡諸人天苦邊際。」】
詮釋:應當思惟佛語功德稀有的道理,如諦者品中說:「若是眾生在同一時間內,發多種問題請問佛,佛都能在剎那間,普徧了知一切問,而由一音聲回答各各的問題。由此可知,佛是三界中最殊勝的導師,以梵音[清淨的法語],在世間轉正法輪[是把正法轉入我們心中],使人天眾生,離一切眾苦。」

佛有身功德、語功德、智功德、悲功德、業功德,絕大眾生對法的切入是語功德。
何謂智慧?不論敲得快慢都心平氣和,不因此煩躁,快慢都能接受,因著悲心,想到快慢對別人有影響,用委婉的方式,在事後告訴別人如何修正。智慧的第一個念頭:內心生氣了嗎?起煩惱了嗎?有悲心嗎?說的話他聽嗎?智慧應該掌握「這件事應該怎麼辦?沒有情緒,接著悲心生起,如何做對大家好」。這就是佛要告訴我們的語功德。
四、皈依三寶-佛陀的悲功德 (廣論p.101 LL2~ p.102 L5; 手抄稿第六冊,p.121 LL4~p.123 L3)
【如《百五十頌》云:「此一切眾生,惑縛無差別,尊為解眾生,煩惱長悲縛。為應先禮尊,為先禮大悲,尊知生死過,令如此久住。」】
詮釋:所有的眾生都為惑[惑就是煩惱]所綁,世尊為了解救眾生的煩惱,他有一樣東西綁住他,什麼?大悲,就像我們眾生被煩惱綁一樣,這個是就是佛的特質。說明上面這一點,這是因為佛為這個大悲所縛,所以他一直在生死輪迴當中救度我們,所以佛叫「無住涅槃」。
【《諦者品》亦云:「若見癡黑暗,常覆眾生心,陷入生死獄,勝仙發悲心。」】
詮釋:見到這個愚癡黑暗遮蓋了我們眾生,我們眾生在長夜無明當中,因為這樣,一直陷在生死三界的牢獄當中,所以這個大悲世尊就發慈悲心來救我們。
【又云:「若見欲蔽意,大愛常耽境,墮愛貪大海,勝者發大悲。見煩惑眾生,多病憂逼惱,為除眾苦故,十力生大悲。能仁常起悲,終無不起時,住眾生意樂,故佛無過失。」應隨憶念。】
詮釋:那最後一偈說「能仁常起悲」[能仁」就是佛],祂那個悲心是恆長永遠在轉,沒有一剎那停止的,所以「終無」,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可能沒有大悲;不但是我們世尊,十方一切諸佛都是。因為祂大悲,所以祂一直在救我們;大悲的行相就是緣苦惱的眾生,所以只要有苦惱的眾生在一天,佛永遠安住在這個世間救我們,所以叫「住眾生意樂」。所以祂雖然跟我們眾生在這個世間當中,但是祂沒有過失;祂自己是徹底圓滿解決的。
五、影片-別把鑽石當玻璃珠
    旅美華裔動畫家劉大偉,從小在美國求學,因為繪畫天分過人,年僅19歲就進入好萊塢工作,曾經製作過《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花木蘭》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動畫電影。然而,劉大偉的童年卻不如他的畫作一般精采……由於成績不好,無法達到父母親的期望,讓他自幼身處遭人否定的環境,導致長期生活在自卑的陰影底下;直到在一次的全國美術競賽中獲獎,成為名列全美20名的小畫家,終於讓他走出自卑陰霾,且全心投入繪畫的世界。
    在旅美期間劉大偉碰到他生命中的貴人-他的畫畫老師,老師有一顆發現美的心,告訴劉大偉:You Can Do!」所以劉大偉找回自己的信心,他相信老師的話,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所以憑藉著過人的繪畫天分,學生時期獲獎無數,也奠定他朝向藝術之路發展的根基。然而,正當他決定全力衝刺之際,突如其來的一場無情漩渦,徹底粉碎了他的自我,讓劉大偉不僅走過出死入生的奇妙歷程,更經驗上帝真實地翻轉他的人生。
    在美國畫壇上嶄露頭角的劉大偉,卻選擇在事業最巔峰之際,毅然決然放棄電影動畫的優渥收入,因為發現生命的意義不是賺錢,而是夢想,要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即便不會念書,但劉大偉靠著出眾的繪畫才華,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堅持自我、懷抱理想,彷彿一隻螢火蟲,在黑暗中努力展翅發光。
請思考本片與皈依的關聯?
皈依:就是要遇見更好的自己、開始把黑轉白、引發遇見更好的自己、相信老師、對自己有強烈的信心。 (同學分享總結)

我要成佛才是真實的皈依,為了這件事,要學佛心、佛行,我要成為別人的佛菩薩;雖然目前做不到,但是努力去做,不停的努力,不停的走下去,發讓生命增長無窮的願。
六、影片-莫奪山普洱茶
    「蕃茄雖然種失敗,但由於對師父的信心,更激起種植普洱茶的成功,在無限生命中某一項失敗,並不代表失敗,是成功的,而且是累積的。真實的皈依是對佛生起淨信心,我要學佛,我相信師父。」
七、影片-綠色標章
    有機可以保育很多動物,綠色保育標章是各種動物的腳印,代表一切有情共存。慈心的本質是甚麼?慈心的本質是不殺,與所有生物共存共榮。
    台灣可以成為一個有機小島,但是現在種植有機的面積僅約占千分之六,我們消費者可以再盡一分力,支持有機。
八、皈依三寶-佛陀如何救我(廣論p.106 L5~ p.106 LL4)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由皈依佛即是皈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聽聞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隨其所應,謂當聽聞若佛所說,若佛弟子所說,法教諸契經等。及若作意何種所緣,能息煩惱,即應作意。由皈依法,於教證法應當現證,此即是彼隨順行故。法隨法行者,謂應隨順般涅槃法,而修正行。由皈依僧,於趣涅槃補特伽羅應執為伴。其隨順行,謂應與諸趣解脫者,共同學故。】
詮釋:佛無所不在,可是我們不認識,所以要親近善士,以智慧、大悲心親進善士,把握所有能聽聞正法的機會。


深入了解自己的價值體系是錯的,應該怎麼去做?不要發脾氣。

人性的本質都有一個 cycle:抱抱我、把我放下來、不要管我。

請思維:假如你現在還不懂佛菩薩的法,師父的法語,我先記起來,總有一天這種子會發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