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一輪)課程:業果(三)

課程:業果()
時間:2015/4/1 ()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一、讚頌
二、尋找佛菩薩的智慧
三、慢如高山  法水不入
四、具力業門
五、種樹宣導
六、三果報
七、邪見
八、引業、滿業
九、感果順序
十、寧靜祈禱文

摘要:
一、讚頌幸福時刻
    晨光初照 迎接燦爛的這一刻  金色陽光 溫柔地照進我的窗
    嫩綠的草 捧著晶瑩的露珠  妍麗的花 吐出聖潔的幽香
    有你的守候 給我前行的希望  有你的陪伴 給我永恆的力量
    有你在身邊 讓我充滿歡樂  有你在心上 讓我自由地飛翔
    幸福的這一刻終於來到 告別風雨飄搖的時光
    歡樂的這首歌由我來唱 傳頌祝福的歌聲到遠方
    當我遇見你 締造出人世的奇跡  當我奔向你 重現生命的美麗
    我將珍惜你 千生萬世永不相離  我將成為你 一起心跳和呼吸
    有你的守候 給我前行的希望  有你的陪伴 給我永恆的力量
    有你在身邊 讓我充滿歡樂  有你在心上 讓我自由地飛翔
    幸福的這一刻終於來到  告別風雨飄搖的時光
    歡樂的這首歌由我來唱  傳頌祝福的歌聲到遠方
    當我遇見你 締造出人世的奇跡  當我奔向你 重現生命的美麗
    我將永遠追隨你 生生相約終不捨離  我將成為你 一起心跳和呼吸
    繽紛浪漫的花朵 瞬間在心中綻放 洋溢幸福的花香
    幸福的人回到心靈的故鄉 回到你身旁
    幸福的我回到心靈的故鄉 回到你身旁

業果不是犧牲當下,相反的,是要重視當下的每一個念頭,業果特別之處是受(感受),當心是在造善念時,看到的境界都是好的,反之,心在造惡念時,則看到的境界都是不好的。試想:當在公司被老闆責罵產生忿忿之心或受到老闆讚美整天很開心,回到家面對同樣的境界:兒子的迎接及家裡的凌亂,感受是否截然不同?
同樣的環境不同的心念,答案就不同;心改了,業就改了,環境也跟著越來越好,故關鍵在於起心動念,若面對每一境界,都能心存善念,即在佛果裡,隨時在天。

二、影片—尋找佛菩薩的智慧:辯經
    立論:1.佛教是消極的,佛教徒不事生產,對社會沒有貢獻。
          2.佛教徒講忍讓,不跟人競爭,因此工作做不好,對社會沒有貢獻。
          3.大部分佛教徒是沒有慈悲心也沒有智慧。
    辯方:1.佛教徒散在各行各業裡,難道不是在生產,利益一切眾生嗎?
          2.學佛最重要的是培養慈悲和智慧,在工作中不需要智慧嗎?慈悲是
            關心周遭的每一個人;工作中,不須關心同事跟客戶嗎?自私自利
            沒有慈悲心的人,才能將工作做好嗎?
          3.一個沒有慈悲心的人,根本不是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永遠充滿慈
            悲與智慧,永遠在照顧周遭的每一個人。

    立論:出家人放棄家庭及原來的工作,沒有照顧家人的食衣住行,是不負責
          任的,對社會沒有貢獻。
    辯方:負責一個人的食衣住行就是在照顧他們,真正愛他們嗎?照顧一個人
          的食衣住行就是真正給他們歡喜、快樂嗎?這些快樂都是短暫的快
          樂,不是究竟的快樂,真正修行人(出家人)學習(修行)佛法就是在學
          習如何給所有的眾生永恆的快樂,因此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所有的大
          師及歷代的祖師傳承上師,永遠回過頭來,就是在利益他們的社會、
          他們的家庭跟他們的國家。

人必須真正深入佛法,真正了解生命的意義,找尋生命的答案;影片中流浪狗的示現,提醒大家學習經文時,必須將經文的道理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培養我們的慈悲和智慧,否則,臨終時會發現不管知道多少道理都是沒有幫助的
人們常常對於事情的定義不清楚、不明白,尤其是信仰。利用反覆的辯證,追根究底的將問題釐清,才不至於盲從、迷信。辯論的動機不是爭勝負、高低、上下,而是將對方視為佛菩薩,是幫助我提昇智慧的。當定義轉彎時,智慧自然升起。
   
三、慢如高山  法水不入:一切白法由慚愧而來、病想、凡夫想

師父說:「若以為自己是對的,其實已不知錯到哪裡去。」走入佛法的世界,會發現自己所知有限,也犯了許多錯,因此心生慚愧,所以,永遠將自己當成小學生、有病想、凡夫想,聽聞佛法,學習轉念及修正自己。

四、具力業門 :產生很大果報的業

    (1)福田門(三寶,尊重,父母):菩薩>僧伽>父母

業因為造業對象的不同其產生的福德有很大不同,而三寶、僧眾、父母是最好的福田,只要做一點點善就可長出絕大的福德,反之,做一點點壞事,會得到很嚴重的損害;而菩薩無所不在,所以,眾生都是菩薩,故要隨時恭敬的對每一個人,認真種福田。
    
    (2)所依門 :所憑藉的東西

       依智:無悔心、覆藏過 ()
       依戒:出家、五戒、 八戒 ()
智是指我們的行持;犯了小罪原本只會受小小的苦,但由於不知懺悔、反省,還以為是對的,甚至掩蓋過錯,而造了到地獄的因。佛法所謂的智者是做任何事情都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沒智慧,心存謙虛,沒有無悔心,也不會覆藏過,因為如此,吸收智慧的能量方能加深、加大。
出家眾、受五戒或八戒者,其所造的業即使是小善或小惡其果報都很重大
   
     (3)事務門(供養之物)

        正法布施(施有情):對有情講法,亦即法布施
        正行供養(供養佛):如法修行的供養
公案: 奔公甲,原是個大強盜,以前哦,有一個老婆婆年紀大了,人家就說了:一聲「哎喲,奔公甲來了!」她一嚇就嚇得馬上就嚇死掉了。你可想這個人,這個人多麼個厲害,這個強盜!結果他後來出了家了,出了家了以後,他這個人真努力啊!他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他不是我們說,啊!一天拜多少佛,現在我們常常說,他自己好像認真地拜佛,常住的事情都不願意,自己用功,沒有這種事情。他不是,他不是做這個!他檢查自己的內心起心動念,起了一念惡念,他就要打它:「你又犯罪!」這左手表示那個;他右手代表好事,他起了一念善念,他就高興,把那個手舉起來,跳啊!高興!然後呢,那個牆上面畫一個白圈圈;做了一念壞事了,他就牆上面畫了一個黑圈圈,就這樣!
他的老師過了幾個月跑得去看他,問說:「告訴你的,修了,修了些什麼?你最近做些什麼?」他說:「我就做了這些。」他的老師一看,「什麼?我教你,講了個半天你不做,這牆上面畫得一塌糊塗!」就把他痛呵一頓。然後呵完了以後,他就說,我為什麼這樣畫,原來這樣。啊!他老師聽見了就向他磕頭。他的老師是誰?敦巴尊者哦!換句話說,他老師這個地位,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六袓大師。喏!看見那個真正修行的典型的例子。不是說我們到處外面攀緣,我造了個大廟,不是這個意思。
有一次,有一個很虔誠的供養他的一個施主,一直供養他的,供養他。有一趟那個施主要來,他想:「今天某人要來了!」他平常一天到晚努力呀,「今天那個佛檯上,把它弄弄乾淨。」就這樣,他弄好了。弄好了他又想:「平常我不大注意,為什麼今天弄得乾乾淨淨?」一想:「我不是為了供養佛啊,我是為了討好那個施主啊!這個是修行嗎?不對、不對!」他馬上跑到灶裡面拿了一把灰,把那個佛檯上統統撒上,就是這樣。好了! 然後那個施主跑得來,看見這副樣當然,人家問他了,他自己就說:「哼!這個下流胚子!」他又不肯講。後來曉得了,曉得了以後,當時另外一個大善知識就說:「在我們全西藏,供養佛供養得最好的,你曉得是什麼?奔公甲那把灰!」懂得這個典型的公案嗎?千真萬確!奔公甲那把灰,拿這把灰把那個佛檯上弄得這麼髒,就是全西藏最好的供養。那個時候,有這麼多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在喔!正行供養啊!換句話說這個是意樂

     (4)意樂門

        大菩提心(最最重):大悲心
        瞋心(三毒之最)
三毒(貪、瞋、癡),雖然做了很多善事,累積了很多功德,但若起了嗔念,則所累積的功德,都將因這個瞋念而消失,所謂火燒功德林

五、種樹宣導影片
    現在種樹雖無法解救目前的地球或台灣,但此時種下種樹的因,卻可以讓我們來世感得
    綠意盎然之果。

六、三果報
異熟果:人,,三惡趣
等流果:1.造作等流:過去的習氣 2.領受等流:習氣的果報
 增上果:外在環境

如是因感如是果,未來世將依此生所造之善/惡業決定,造善業去人或天,若造猛利惡業則去三惡趣(地獄、惡鬼、畜牲)

若於生處不欲趣赴,則必不往。若不往者,定不應生。故作感那洛迦業及增長已,謂屠羊宰雞或販豬等諸非律儀中有,猶如夢中,於當生處見有羊等。由先所習喜樂馳趣,次由瞋恚生處之色,中有遂滅,生有續起。(廣論 P180L3P180L5)

中有:死亡之後,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狀態,亦即死有到生有之間亦稱中陰生
生有:受生的那一剎那
本有:出生後到生命結束之前,亦即生有到死有之間
死有:臨終的那一剎那

如果不想去哪裡投胎,就不會去,如果不去投胎,則必定不會生。如果生前造了感地獄的業而且又繼續的使業增長廣大,比如殺雞、殺牛、宰羊、販豬等這一類非律儀的中有,猶如夢中一般,看到一大片草原,及生前熟悉的牛羊等有情,由於生前習氣使然,會本能的去追這些牛羊,並跟著牛羊進去一間屋子,而投胎前往地獄。
如投胎為人時,進屋時,首先,看到父母交合,若欲投生為男性,會想推開父親,若為女性,則想推開母親,與另一半交合,但是因為無法推開,故產生瞋恚之心,於是進入卵子,此時為生有。

造何業感何果,造業要素:我(自己)、你(對象)、事(動作),心(意樂)

異熟果:造作的業力,在異時、異地成熟的果報。如我對你造殺業,則往生後在六道裡的惡趣(異地)或成為被殺之人(異時),此為異熟果;當再次成為人卻因帶著過去生殺人習氣,此生仍是想殺人,此即造作等流;而因過去生殺人,故此生成為被殺之人,此即領受等流;而來世的外在環境,則為增上果。

當等流遇上增上果: 1.人生的轉捩點2.一念之間的抉擇
因著過去生殺人習氣,此生此刻很想殺人,此即是造做等流遇上增上果,亦即是報應來臨,此時應做之事—斷,改變我們的內心(believe),徹底切斷造作等流(殺人習性),也切斷生生世世殺人與被殺之輪迴。

七、邪見:

1.不相信佛法,否定因果前後世
2.斷一切善根,隨順諸惡行



邪見增上的世界:不淨之物乍是清淨 2.諸苦惱物乍是安樂 3.非安居所、非救護所 4.非皈依所

因為不信因果,故無法看清事情(因果)的真相,不好的事情會誤以為是好的,或反果為因,如:認為有汽車、洋房是很好的事,為了這些外在享受貸款,為還款而努裡賺錢,這些享受反而成為枷鎖,損害我們的健康,還認為是提昇,這就是邪見。



八、引業、滿業

引業:根本業,決定六道去處
滿業:非根本業、增上果為主 ,例:寵物、乞丐

引業是決定下一生往哪一道的業,通常是重業,而滿業(圓滿之業)是指影響我們苦樂之業;如殺人時,心裡起一小小善念,雖到地獄受苦,還可感受到一股清風;或過去世雖經年累月佈施,但佈施的意樂並非是喜悅的,則來生雖為人並有點錢財,但卻常因為這些錢財煩惱。例如:寵物狗:引業不好,滿業好;乞丐:引業好,滿業不好。故造做每一個善業時,心念的安立最重要,心念純淨,滿業就圓滿。

九、感果順序重、近、串習、先
              串習()為根本



感果順序依序為:重業()→臨終時的意念() →習慣(串習) →先做的先感果(),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串習,因為經由不斷的練習已成為習慣,即使是小善(輕業)也累積成為重業;而臨終()時現起的念頭也將是善的。但是,重業有多少?臨終時會現起何意念?下一生將往何處去?仔細反省,人的一生造惡比造善時候多,所以,當有機會聽聞佛法,值遇善知識時,一定要把握學習的機會,努力精進,永不放棄。

十、寧靜祈禱文:



「主啊! 求您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賜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差異。 」

遇到不能改變的東西,首先要有寧靜的心,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方能有智慧,發現可以努力的方向,並有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