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一輪)課程:中士道之思維苦諦

課程:中士道之思維苦諦
時間:2015/4/15 ()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1.下士道vs中士道:
  希求後世人天果報,淨修皈依深信業果vs希求解脫生死輪迴,淨修戒定慧三學
2.輪迴真相
  惑業苦
3.什麼是解脫
4.苦的種類
  八苦(現世之苦)
  五蘊: 色、受、想、行、識
  六苦(輪迴之苦)
  三苦
5. 如何修行離苦得樂

課程摘要:
二、課程內容:
   1.中士道學什麼?(廣論科判表六)
     下士道:希求後世人天果報→淨修皈依深信業果
     中士道:希求解脫生死輪迴→淨修戒定慧三學

   2.

   什麼是輪迴的真相?
                     (煩惱)
                    
                  苦 ← 業
   3.:看不清楚真相,所以產生業(有漏業)造成苦果,進而造成更多煩惱,更
     看不清楚事情真相。
   4.什麼是解脫?脫離業與惑(煩惱)的束縛→脫離生死苦海


班長提策:
1.佛法的概念有立有破,後面所立的概念往往會破除前面的講法,如道前基礎說暇滿人身很重要,下士道卻說希求後世很重要,又說要念死無常,若墮惡趣苦不堪言。
如何避免墮入三惡趣,就是皈依佛菩薩,走向正確方向(業果),能辨別業果的方向就是下士道。
下士道是希求人間果報造善業,讓一世比一世好。
而中士道所學是要破除下士道的希求人天果報,因為人天道不圓滿也很苦,佛法的概念就是有立有破,這不是矛盾,而是進步。

2.輪迴的真相就是惑、業、苦(生命的相狀)
  :認不清楚真相
  :(造業)
  :
  在惡趣遭遇苦受時,內心產生怨恨,所造的業也是錯的,故終究無法跳脫惡趣。
  惑業苦三者以惑最難理解。
  人需要有病想,因為輪迴的本質就是讓自身看不清楚,產生惑。
  業就是心動,亦即是行,惑與業相連,看不清又一定要做,
  所以在惑的狀態下,行還不斷地前進,故造成無窮的苦。

  感受分三:苦受/樂受/捨受(沒有什麼感受)三種。
  最傷腦筋的就是樂受 (讓人看不清苦的真相)
  苦是真實不虛.在生命中可以體會的。
  在惑業苦當中,以苦最容易感受(這就是下手處→知苦)

  5.苦的種類

    八苦(現世之苦)
    1~4:生(父精母血及識的總結)﹑老﹑病﹑死
    5.
怨憎會(冤家路窄)
    6.
愛別離
    7.
求不得
    8.
五蘊苦:色、受、想、行、識 (:聚合之意)
      :
      :///

   影片參考: 藍色藥丸or紅色藥丸(引導前世今生)
   身和心是相連、是無法分開且交互影響的,佛法講求因緣合和,五蘊也是有
   很多的因緣聚合起來

   6.五蘊之身伴隨而來的感受

     1.眾苦相隨
     2.
眾惑(煩惱)相隨
     3.
緣起之我(非獨立自主之我)
       五蘊之身是苦諦的根本。

    那我不生五蘊身行不行 ? 不行 !

班長提策:
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因為有生所以有老病死,而有生就會有所求,當你得到後又覺得不滿足,所以等於沒得到,因此煩惱一直跟隨。
那地獄最痛苦的是:死後馬上又生→受盡之苦.生死都沒有間斷.每一個生→苦馬上跟著來。
五蘊中的色是有了身體就會開始有感受(如領受等流),有了感受進而就會有想法,接著會有行為,而行分為心動和行動,心動帶著行動,行之後的影響力叫做識,其結果都會在識田裡,以後會發芽和結果(身體產生境界->感受->想法->行為->結果)
五蘊都是被動,沒有一個主動,這叫緣起。

心經裡所提的五蘊是緣起的我,而不是自我而生的我,有無獨立自主性自我的差別,是一個可以操之在我,一個不能操之在我,在五蘊都是被動的狀況下,如何能改變現狀的業,其關鍵就在於善知識與正法,這外力是來自於師長跟正法的攝受,就能斷除由被動所主宰的因緣,及改變前念追後念的緣起,進而改變不同的行為,得到不同的結果。
所以一般在第一念起時,都無法阻擋,但在第二念起時,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改變,就可以在想蘊的時候斷除(一切善惡的本源決定於善知識),如何能掌握得善知識攝受的機會,須不斷串習佛法的學習,生命要有所轉變完全需靠佛法,所有的佛法都靠皈依,而正皈依是法(讓法進入我心緒中)
  
7.六苦(輪迴之苦)
 
投生到哪一道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是業決定的
   1.
數數捨身過患
   2.數數結生過患
   3.無伴過患(生、死都是獨自一個人)
   4.數數高下過患(一直處在六道輪迴之中,公案:阿難姪子遊地獄)
   5.無定過患: (此生親、怨、中的關係會因輪迴而改變)
       親→不要貪愛 / 怨→不要瞋恚 / 中→不要愚癡
       所以要發願與親友結為法眷。
   6.
無飽足過患(慾望永不滿足)(例影片:最後的編織)

班長提策:

在中士道的學習,五蘊中的受這個字是一個欺騙,感受是一種欺騙
(:如俊法師拜佛與用膳)
感受會因得到而改變(如登玉山山頂),每次的獲得就是一次的失去(無飽足過患),樂受也會轉為苦受,所以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平淡就是美味。

師父法語:手抄第9冊,P237 L13 ~ P238 L9

8. 
   1.
壞苦:樂受會壞滅變成苦受
   2.
苦苦:苦受就是苦受
   3.
行苦:有生就有苦(五蘊是苦諦的根本)
   不樂不苦就是捨受,不可能長期保有,終會轉為苦受

9.欲界天苦
   1.
死歿苦(五死相)
   2.
墮下處苦:可看到未來投身去處
   3.
悚慄苦:果樹根在修羅道,果實長在天道
   4.
斫裂殺害苦
   天道雖然沒有壞苦跟苦苦,但仍有行苦,且如福壽用盡後.仍要去入輪迴

師父法語:手抄第9冊,P160L3 ~ P161L8

10.現在知道在善趣惡趣都是苦,怎麼辦?
    1.
苦受:眾生皆苦,斷除瞋恚。
    2.
樂受:應觀為苦,斷除貪愛。
    3.
捨受:應觀無常,斷除愚癡。(廣論P75L13 ~ P76L2)
      
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隨時要準備鬥煩惱(圍起來)、伏煩惱(綁起來)、斷煩惱(殺掉它)。→苦集滅道
了解苦諦:道前基礎→聽聞軌理 / 下士道→業果、皈依
         中士道→解脫/上士道→菩提心
    
班長提策:
1.法的樂是喜樂,沒有後作用的樂, 而人間的樂,其實是樂受,本質是苦諦。
2.樂在三士道中的定義也不同,下士道是天人之樂,中士道是解脫之樂,上士道是菩提心利益眾生之樂。
3.文字本質是明相,我們看到文字時內心都會轉變。
4.身為一個人是逃脫不了離苦得樂,一般人用短線的樂受,蓋掉長線的苦締。
5.離苦得樂是對的更是錯的,要認清楚在人世間也有一定的苦,但要以這個苦換取長線的樂,這叫智慧,反之用短線的樂換取長線的苦,這就叫愚痴,受就是用這
  個方式讓我們生生世世輪迴。
6.如何用好的短線引導孩子走向好的長線,這是父母該有的方法,要想孩子現在
  短線什麼最歡喜,配合他後再慢慢導引他到對的長線。
7.佛法要運用到生活上,對周遭的人都可用同理心,佛陀的智慧都是用自己心的
  體驗去推展到眾生的心。
8.關係要好就是要找到對方短線的好,若能真心找到就也能找到對方長線的好,
  將短線的好與長線的好銜接再一起彼此的關係自然就會好。

11. 如何修行?
    1.徹底了解並體悟六道輪迴裡都是苦  (應知苦諦)
    2.思惟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苦並對治  (應斷集諦
    3.真正斷了苦因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應證滅諦)
    4.抉擇用有效的方式達到真正的解脫  (應修道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