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中士道之思惟集諦
時間:2015/4/22 (三)
主講:
班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1. 生死輪迴的真相→苦
苦的原因→惑(煩惱)、業
2. 煩惱的總相
2. 煩惱的總相
3. 煩惱的別相
課程摘要:
一、讚頌:琴劍
二、課程內容:
1. 四諦:苦.集.滅.道
生死輪迴的真相→苦 苦的原因→惑(煩惱)、業
離苦受得樂受 『受』又是一個欺騙 忙了一輩子成為一場空
2.什麼是長線的離苦得樂?
行苦(無常) 粗無常:老、病、苦
細無常:心念(起心動念)
行苦(無常)苦嗎?
班長提策:
1.你我的離苦得樂,是離苦受得樂受,師父的離苦得樂,是離苦諦,得樂諦。
佛法的諦是真實不虛,『受』很容易成為一個欺騙。感受非常不可靠。
佛告訴我們真實不虛的樂,是得心靈的涅槃境界的樂。
2. 三苦是壞苦、苦苦、行苦
愛的本質會變動,所以「愛別離」愛情要轉變成恩情,夫妻之間要長長久久,
3.什麼是長線的離苦得樂?長線的離苦得樂,是離長線的苦諦,得長線的樂諦。
不斷的生,生就是苦,不停的生是行苦,生就是無常。
4.佛告訴我們的理念是常,我們面對的生活空間是無常,如果我們按照佛法告
訴我們的法去執行就會從無常變常。
5.無常:佛的信念是常,無常苦不苦不是關鍵,關鍵是你怎麼做。
成辦生死之因,雖俱須惑業,然以煩惱為上首
行的根本在煩惱
成辦生死之因,雖俱須惑業,然以煩惱而為上首。若無煩惱,雖有宿業超諸量數,然如種子,若無潤澤及其土等,定不發芽。(廣論P170L1)
師父法語:為什麼這煩惱為主要呢?就是說假定你的煩惱沒有了,斷掉了,雖然你有無量無邊的宿業,數都不能數,但是就像「種子」一樣,那個種子如果說沒有其他的因緣—土呀、水呀、太陽呀!對不起,它長不出來,長不出來,這個不會感果的。因為有煩惱在,就會造業,然後輪迴生死受苦。
生死流轉
惑(煩惱)(因)
↗ ↘ (果)
(果)苦 ← 業
(因)
什麼是煩惱?
→極不寂靜的狀態(總相)
→心動的感覺:
心的念頭剎那剎那沒停過
煩惱總相者。如《集論》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極不靜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續,極不靜起,是煩惱相。」謂若何生,令心相續,極不寂靜。(廣論P170L7~LL5)
師父法語:「法」指一切色法、心法,所有的任何一樣東西—如果這個生起的時候,就生起一個不寂靜、不安靜的相。因為這個生了以後,令我們身心相續 不寂靜繼續不斷地生起,這個叫煩惱相。所以現在我們因為沒有體會到這個「靜」這個狀態,所以這個煩惱相不明顯,但是呢粗猛的卻是很容易。
班長提策:
1.苦、集、滅、道、佛、法、僧。生命現象是「相續」,所以生命體是「相續」。
2.心法起念頭就停不下來,由你心動之後,就一個接一個,佛法稱人為「相續」
二字,無論 什麼狀態一產生就停不下來。
3.心的念頭,剎那剎那沒有停過,這是「煩惱」佛法中說煩惱是仇敵,所以要鬪
煩惱。
沒那麼重要,真正的智慧要從有經驗的智者他帶我們一步一步地走,還要有正
確無誤的法,另外你會完全的跟著他走,所以佛法叫聞、思、修,而真正的關
鍵是「思惟」。
5.佛法叫聞、思、修,思惟以後將這方法在身體中完全替換過來叫「皈依」。
影 片:生活很簡單
生活可以是這麼簡單,為什麼我們要把它變得如此困難,在劇中喬恩可以每3個月蓋一間房子但每天還要思考要住哪裡。
煩惱的別相:
貪、瞋、癡
慢:我執最具體的表現
我是宇宙的中心
例:他針對我
疑:不信四諦.三寶.業果
貪心-à因為我想得到好東西-à想辦法得到
瞋心-à因為某人某物傷害我-à想辦法除去
煩惱如何生起?
→無明
→我見
(影片)(兩個女人的戰爭)
班長提策:
無明:其實我們看不清楚,但自己以為看得清楚
見惑:(我自己的見解/執著有個我)
情緒煩惱(貪、瞋、癡)當境現起(我喜歡的就貪,不喜歡的就瞋,不苦不樂就癡)。
癡:不信四諦、三寶、業果。
5.慢是一種我執的具體表現,人常常會自認為這個“我”很重要,這是慢。另外
一種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差,自己不如別人,這也是慢的一種,屬於卑劣慢。
6.佛法中常常告訴我們,人都有一種本質,就是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存在,這不是
慢,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向上提升的本質慾望,所以人如果將這種本質用在自
我提升方面就不是「慢」,但如果將這種現象用來跟別人競爭的,那就是「慢」
的顯現。
7.當得了阿茲海默症,我的信心不見了,這慢就不見了,所以真心誠意的利益別
人就是打破慢的方法,念頭都在自己身上就是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