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一輪)課程:解脫正道(二)

課程:解脫正道()
時間:2015/6/3 ()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一、正行:決擇能趣解脫道性者
生死輪迴真的苦嗎 ?
二、北方孩童之喻  廣論P192L9.  
三、影片: 【殷瑗小聚】捨得 - 捨不得 蔣勳
四、人與畜生有何不同?
五、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差別在哪 ?

課程摘要:
一、讚頌:佛面猶如淨滿月
佛面猶如淨滿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目淨脩廣若青蓮 齒白齊密猶珂雪
佛德無邊如大海 無限妙寶積其中     智慧德水鎮恒盈 百千勝定咸充滿
足下輪相皆嚴飾 轂輞千輻悉齊平    手足縵網遍莊嚴 猶如鵝王相具足
佛身光曜等金山 清淨殊特無倫匹    亦如妙高功德滿 故我稽首佛山王
相好如空不可測 逾於千月放光明    皆如焰幻不思議 故我稽首心無著
故我稽首心無著 
                                           出自《金光明最勝王經》

二、

生死輪迴真的苦嗎 ?
因為人生不苦才可以修行,人生不苦才有力量在這苦裡體悟這道理。
生,老,病,死。生時不記得,死未到來,病老我們現在慢慢在體會,其實人生的苦都在我們身邊,全世界所有發生的意外及無常的苦,還有社會的無奈----,我們觀察到了嗎?而這些要教我們什麼呢?我們仔細思惟!這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活菩薩。
想要救他,想要幫助他,但是我沒有能力,因此還要在因地裡學習,跟著師父,跟著上師如理如法的學習,這善的力量種下善種子,而且將師父的弟子都找回來。

三、

北方孩童之喻 (廣論P190 L8)
【北方孩童之心,欣樂欲得出離解脫。北方孩童者,傳說北方炒麵稀貴,於日日中唯食蔓菁,孩童飢餓欲食吵麵,向母索之,母無炒麵給以生蔓菁,云我不要此,次給以乾蔓菁亦云不要,次給以新煮者又云不要,更給已熟冷者亦云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云。】

瓊華副班長提策:
傳說當中那一個地方,因為北方較為寒冷.物質較缺乏.有位聰明的孩童想要那個炒麵(炒麵稀貴),比較好。那平常吃的都是蔓菁(青蘿蔔)。小孩子餓了總想吃一點好的,跟他母親說要那個炒麵。那個母親沒有這個好的東西,於是將蔓菁用不同的方式烹調,就給他生的這個蔓菁,他這個不要。再給他乾的,乾的不要。那麼再給他新煮的,新煮的也不要,煮好的冷的也不要。不管它用什麼出現,小孩總歸不要,總歸都是一樣的。
其實我們人世間都是一樣.都是苦的.而我們一心想要離苦得樂.

駱班長提策:
這個喻 跟我们人世間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孩童判斷很厲害:
因為青蘿蔔每天吃,不論是給他生的、乾的、新煮的、煮好冷的,他都能分辨,跟我們人世間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我們分辨不出來?我們分辨不出來生命中追求的東西,這跟蘿蔔是一樣的,到底是什麼欺騙你
如你是經理,心裡想著副總的生活;專員心裡想著經理的生活 我们生命的真實現狀都在做這種事,每個人心中一直想如何更好,但是有一天經理會升到副總、專員會升到經理,其實我们生命中要的東西,等得到了還是跟蘿蔔是一樣,所以生命到底是苦還是不苦呢? 其實這件事情不是苦不苦的事,而是要大家思惟生命中真正的是要什麼?
中士道主要是要我們的心慢慢的清淨,看看我們要的是什麼?讓我們生命裡頭多一點時間陪家人、陪孩子,所以要的不多,獲得的就會多,生命本來就是一個有限的東西,若把生命體定在又要這個、也要那個,其實反而會失去很多。
這個喻是要我們生活平平淡淡的、快快樂樂,每個星期全家人好好聚餐,聊一聊 學習上的心得 這個就值得。很多的享受花費一定要把它的價值提升,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不停的消費、讓自己走入更愚蠢的狀態。

四、影片: 【殷瑗小聚】捨得 - 捨不得 蔣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djNXuA_nE&sns=em
【捨得.捨不德帶著金剛經旅行】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
  青春歲月 歡愛溫暖
  許許多多『捨不得』
  原來 都必須『捨得』 『捨不得』
  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
  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  ---- 蔣勳

瓊華副班長:捨得或捨不得是一種抉擇 。
駱班長
你已經捨得就恭喜你,捨不得沒關係,就捨不得吧!
生命是一個學習課程,假如你走到捨不得、很痛苦 你就充分體驗痛苦,咀嚼痛苦,然後慢慢慢慢體悟捨不得是甚麼狀況,在修學佛法後再去斟酌一下,你到底捨不得什麼?如此可從咀嚼痛苦中,慢慢掙脫出來。
什麼人該經歷什麼就是什麼,【捨不得】如蔣勳 →眾生都有捨得、捨不得,佛法上告訴我們要捨得的是自己的愛恨情仇、貪瞋癡 。【要捨不得眾生的痛苦】【又捨不得修行之道】

五、

人與畜生有何不同?
同學:人可以思惟,可以修行,可以溝通,可以轉念。
駱班長:人與畜生彼此可以看到彼此,在科學分類的角度是沒有什麼不一樣,是完全一樣,是同類。
人的思維力大一點,強一點,好的修行及思惟就走向正途。
可是更多的人用很強的力量把地球及社會給毀壞了。
佛說人有三個特點:
  1、思維力很強
  2、很勇健,當決定一件事時會一直走下去
  3、善心
  
如果在心念上不去調整的話,你我就跟動物是一樣的,要從動物跳脫出來的話就必須增加思惟量。
現在的社會是把你我當做機器人一樣,你以為有思維,其實是不思維;現在的媒體把人走向動物化,所以人與畜生到底有沒有不一樣,要看你有沒有立志出類拔萃,假如沒有,人跟動物毫無兩樣。

六、

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差別在哪 ?
同學:1、出家修行:比較可以專心,有環境的保護,好持戒。
      2
、在家修行:會解怠,雜務多,考驗比較多。
      3
、既然要修行,在家與出家沒有什麼差別。
駱班長: 真正的關鍵是想不想要修行。
每個人的因緣不同,要隨順因緣,修行其實是要“捨不得”。為何要修行?是菩提心,是成佛,要利益眾生,捨不得眾生的苦。
真正捨得【是得】,在正確解脫苦的關鍵是在→離苦得樂,必須在學習上理解。
  
成佛有兩大目的:  
第一大目的利益眾生
第二大目的是利益自己
要對自己好也對他人好,需要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修行不是什麼大學問,是要讓你真正的看到什麼是真正的離苦得樂,所以真正要捨不得的是“修行”,它才是真實不虛的,原來“捨不得”才是真正的“捨得”,所以佛菩薩等到他修到佛菩薩時說什麼都沒得到,是把什麼東西都丟掉,都捨得。
真的懂得什麼叫“捨”的,會“得”;不懂得什麼叫“捨”的,不得;這個叫真正的捨得、捨不得。

“捨”,必需要有正確瞭解離苦得樂的關鍵在那裡。

真正的關鍵是在學習上不停的理解以後,每一個捨都會得,慢慢去體悟,對於中士道的修習,才會有正確的看法,不是什麼都丟掉、什麼都不要,那是走錯路。 順著自己的因緣、順著自己的心一步一步慢慢體悟;什麼是對你好、對眾生好,在抉擇中會找到你真正的安身立命之處,這樣才能安定你的心。每個人的心各個不同,只有自己能夠給自己安定而不是別人,必需深刻體悟你的環境是什麼?因緣是什麼? 在這個因緣上好好的去體悟,該苦的就認真的去體驗,重要的是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