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親近善知識(卄八)
時間:2016/10/26 (三)
主講:
班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一、讚頌:善友
文亞副班長提策:
師父創立廣論研討班真是對我們最大的恩德,上師也說廣論班是地上的奇蹟,是濁世的蓮花池。我們回想這兩年來若是沒有同行善友一起修學佛法,讓我們自己讀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二、正行課程:
文亞副班長提策:
今天的進度是從廣論第39頁第4行「第五不依過患者…」開始,不依過患分為三部分:
1.「請為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經受無量時受無量苦。」
2.「又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
3.「設若親近不善知識及罪惡友,亦令諸德漸次損減,一切罪惡漸次增長,能生一切非所愛樂,故一切種悉當遠離。」
三、正行課程:
廣論P39LL2 〜P40LL41又諸功德,未生不生〜不待劬勞,而成下趣。
白話消文請從14秋316班部落格http://bw14autumn316.blogspot.tw/進入閱讀
駱班長提策:
佛法是因緣之法,每件事是由種種因緣湊合而成的。有人罵你,從世間來看,罵你的人是主要的因緣;但事實上罵你的人可能稍早被人欺負,所以他有因緣。而被罵的你也有被罵的種子,因為有人聽得到被罵、卻有人聽不到被罵。比如說有人用英文罵人,聽不懂英文的話是無法接納他的罵,所以沒有被罵的因緣;又如狗對你汪汪叫,有人會生氣拿起棍子打狗、但也有人看一看就走開。所以罵人的人有種種因緣、被罵的人也有種種因緣。
舉例來說,有人找你喝酒,他讓你的品德下降,暫時稱他為惡知識;這其中各有各的因緣,拿「我」來說,我聽到喝酒會開心所以跟著走;如果我聽到喝酒就想吐,我才不跟著走咧。所以「我」是主要因緣,因為我心中有想喝酒的種子,找我喝酒的人只是啟動我這個喝酒的種子,只是次要因緣(俱有緣)來推動我做這件事情。
所以參加八關齋戒,沒有聞到香味、沒有人吃飯,你自然而然就不會想到吃飯;可是離開寺院後,因為心中有吃晚飯的種子,就會隨世間習性吃晚飯。所以「我」是主要因緣,「環境」是次要因緣。因此,如何定義惡友惡知識呢?我擋不住你、會跟著你跑,你就是惡知識,我要暫時跟你遠離。
再回頭以喝酒為例,我心中沒有喝酒的因緣,但想要救他,所以跟著他去,想盡各種辦法讓他少喝酒;他就變成我的善知識,因為我想幫人的因緣是主因。修學佛法叫做反觀自心,「內明」,看清楚心中的種子是什麼,是貪、瞋、癡? 還是想要利益一切眾生、想要求一切智智? 如果我無法看清自身的因緣,這時,任何的境界都可以喚起我貪瞋癡的種子,而讓我去造惡,那些因緣我就稱他為惡因緣,就是惡友、惡知識。
了解因緣之法再看這段文,就了解原來因緣是以自身的種子因緣為關鍵,每件事都要反觀自心;我會跟著跑都是「我」的緣故。看「又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這句話,請了善知識,沒有好好地依止他,那麼心中善的種子,沒生的生不起來;已生的會退失,就是因為沒有串習。任何一個種子都需要水土滋潤,沒有善知識滋潤,善的種子就慢慢枯萎了。又引《現在諸佛現證三摩地經》舉三種心,第一種「嫌恨心」最嚴重,對師長厭惡到想要傷害師長、已經產生恨了;第二個叫「堅惡心」,代表討厭已經到達無法容忍、但是又沒有到傷害的程度;第三個「恚惱心」只是討厭、生氣而已。所以最淺的是恚惱,其次開始堅固、看到就討厭;越來越討厭,最後到了嫌恨。
舉珠寶盒來闡述貪心發展的心相,對一個珠寶盒很是喜愛,就想擁有它(耽著心);然後貪心增長,就想擁有第二個、第三個 (貪婪心);某日,到友人家看到其妻有一個珠寶盒,很是中意(饕餮心),友人想邀你上廣論,你就要求條件交換送你(謀略心);上沒幾次廣論就不去了,友人要求歸還珠寶盒時,你就說本來就是我的,而不願歸還 (覆蔽心) 〔廣論第127頁第3行,貪欲五種心相〕。我們對心的每個狀態要很清楚,這裡說的「嫌恨心」是很嚴重的,已經到達想要傷害的地步。
像是「三乘補特伽羅」就是大乘、二乘,也就是菩薩、緣覺、聲聞,他們不是你依止的善知識,是修行者,乃至於「說法比丘」,如果對他們不恭敬,沒有把他們當尊長想、當佛想的話,也是沒得到的善法得不到,得到的會退失。因為所有的法都是「未請不應說」、是求來的,對我有極大的恩惠,所以對任何修行者,沒有恭敬心就斷掉自己的法緣和尊長緣,就會讓善種子無法策發,未生就不生、已生的會退失。
「不善知識及罪惡友」就是惡因緣,就會讓惡種子已生的會增長,未生的就會產生。「毒樹」就是惡因緣,風一吹、毒就四處飄散,如果是五毒不侵的生命體,你沒有中毒的因緣就免疫;好比感冒病毒,有人抵抗力好不會感冒、但有人身體弱就被傳染了。再說一次:外面都是次要因緣、自己才是主要因緣,不要怨天尤人,要反觀自心,把自己做正了、持續地作善,自然而然百毒不侵,這就是毒樹要告訴我們的。那如果把自己放在毒箭囊中,因為不斷地串習,所以也就被燻染成毒箭了;可知環境很重要。那同學問:環境和業果一樣嗎? 業果有三種果: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而所有業果的本質是等流,異熟和增上是為了配合等流而生,喜歡打打殺殺就是墮落地獄、餓鬼、畜生;早晚保持開心就是到人、天的環境。增上配合等流出現是輾轉增上或是向下的關鍵:環境因緣觸發我的是善種子或是惡種子。
四、回答學員問題:
(一)佛法的煩惱和世間的煩惱有沒有不一樣?
駱班長:佛法對煩惱的定義在廣論P170L8:「煩惱總相者~是煩惱相。」當萬事萬物產生波動,會引起我心的波動,就叫煩惱。佛法中的煩惱是很廣泛的,而世間的煩惱是心中的熱惱,就佛法來講是最粗猛的煩惱,佛法還包含很細緻的煩惱,所以差距非常大。比如說快樂沒有智慧攝持的話是煩惱。因為這個樂不是由法而產生的法喜、而是由萬事萬物的有為法而引起的,也是煩惱。
(二)手抄稿第三冊 P185 L2實際上,從外面也說明裡邊,那惡名也增長。是甚麼意思?
駱班長:P184「若自不作惡,近諸作惡者,亦疑為作惡,惡名亦增長。」世間說自己不作惡,靠近作惡者,惡名也增長。佛法說得更深入是與惡名的人為伍,久而久之裡面也是有惡。所以師父說從外面也說明裡邊,那惡名也增長。
(三)手抄稿第三冊P186 L6,「修學佛法為什麼常常說,千萬不要遷就情面,情面這個東西,就是本身最大的染污。」這是為什麼呢?
佛法不離世間法, 一般我們世間所說的「人情世故」是不是就是這裡所說的「情面」呢? 如果是的話,那麼學佛的人都不應該講人情世故,是這樣嗎?
駱班長:下等人跟上等人住的話,勉強跟成個中等,但是上等人跟下等人的話,反而跟下等人一樣,所以修學佛法如逆水行舟,拼命努力都來不及,因為向上不易、墮落很快;然而眾生學法卻沒有拼命努力。佛在世的時候處處重視精進,說修學佛法不要重視情面,因為情面是最大的染污。
甚麼叫情面? 面子,本質是我慢,煩惱的根本。為了面子問題,我們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盲從,把生命都虛耗;所以說千萬不要遷就情面,應該以智慧觀照,抉擇如何自利利他。
(四)手抄稿第三冊P183 正分別、妄分別是什麼意思?
駱班長:惡知識惡友的行相是無信,沒有信心、沒有「淨心為性」;如何判別淨心為性? 具慧! 如果有人一開口就是談是非,那你就要遠離,因為他的心不乾淨、在煩惱染污當中,但修行人談不談是非? 談,談大是大非;例如有同事意見不同、吵鬧不休,搞得整個部門無法團結,那我們要不要理解吵鬧的根源呢? 要,要有大智慧辨別清楚如何去惡從善。首先,要防止自己發脾氣,確保自己不受染污,從彼此言談中找出地雷(找出病根所在),抓住公司正確的大方向來引導他們。
正分別:自己完全不動,是非看得很清楚,與聞、思相應的,如如不動 (修)。
妄分別:自己完全纏在裡面,不曉得自己是否被染污,一團黑,是非不辨。
(五)佛法傳承兩千多年來有不同門派宣說,如果說法者沒有正確講法算不算謗法?雖然初發心是善,但沒有百分百如理如實地了解、講說佛法,算不算謗法? 我沒有百分之百的正見,有部分錯誤,這錯誤是不是就是邪見?
駱班長:邪是指錯誤,而邪見是專有名詞,叫毀謗、不信因果、三寶和四諦;所以題目應該改說是錯誤的見解。傳遞錯誤的見解是有罪的,所以要先聲明我講說的可能有誤,要與法師查證。學習佛法可能是自學、他學、跟法師學,薰修過程是否會是百分之百正確呢? 如果自以為是正確,那就是未得謂得、未會先會,就完全錯誤。所以要跟法師、經典求證。
何謂謗法?廣論P14LL5:「極大惡行自行消滅者~遂成謗法。」一切佛所說的話,無論是真實不虛的、或是權宜之說,都是為了開示成佛方便。有不了解的人,虛妄的執著某類是成佛方便、另一類是成佛障礙,以自己好惡判別如理非理;凡夫說渡一切眾生叫大乘、自己學上去叫小乘,而佛其實只有說一佛乘;說你是大菩薩應該學大乘、不該學小乘,這就叫謗法。對別人的法要尊重,我以後有機會有能力也學你的法,絕對不可說別人是邪宗。講說軌理說有兩種講法:成佛了後得證講法、廣論班的教學相長;所以說法者沒有正確講法不是謗法。
(六)團體活動很多,我都很想參加,但考慮家人不願意參加,真的很兩難,我該如何安立自己的心,淨除罪障、積集資糧糧?
文亞副班長回答:做義工、參加活動都是要隨分隨力,還是要以家人為主,上師也說不要在廣論班造善業,在家造惡業,還是要關顧家人,也不要為自己學法造違緣,如果家人起了很重的煩惱,連上課都阻止你,更不要說做義工或是參加活動了,也絕對不要勉強家人參加活動。
(七)為何有的寺院稱信眾為菩薩,在福智稱為居士,這兩個名詞有何不同?
駱班長:菩薩有兩種,一種是證得菩薩位的,大地菩薩以上位階的,第二種稱修行者,菩薩行者,是發了大菩提心的。所以外面稱大德為菩薩是合理的,我們團體比較內斂,不用這個字,是要大家好好懷著恭敬心來學法,所以還是用傳統的居士稱謂,沒有用大德、菩薩的名稱;為什麼? 想想看我們真實地發了菩提心嗎? 寧可別人稱我居士,我好好學,以後走入真實的大地菩薩的位階。
(八)學佛後,因為看到很多,自己常感懊惱,想起師父常敗將軍的精神,可以幾次的被鼓舞,但也有很多的時候,依然沒有信心,低沉,覺得自己很差!知道只有努力一途,也有努力,但心上那股怯懦心,常常像綁住手腳般,讓人感到挺煎熬的,請問怎麼化解?
駱班長:覺得自己很差時要告訴自己是在進步的。絕大多數人是不會覺得自己很差,所以覺得自己很差是走在進步上升的路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是唯一的辦法,我們雖然學得很差,可是每個禮拜來讀廣論,是跟世間人有很大的不一樣,最起碼的不同,是世間人離開學校後,沒有像我們這樣認真的,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學廣論,我們很棒,應該隨喜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