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二輪)課程:修習軌理(七)

課程:修習軌理()
時間:2017/01/04 ()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一、福智讚頌: 櫻花雪
二、上師的新春祝詞
三、複習:廣論P45L6「所言修者」
四、本週進度:廣論P45LL2「此處修法者」
五、研討: 隨機出題,練習將廣論與生活結合

課程摘要:
福智讚頌:櫻花雪
上師的新春祝詞
三、複習: 廣論P45L6「所言修者」
()廣論 P45L6~~ P45L11「所言修者。……令無增減。」
【文亞副班長複習】
這一段對於修行非常重要,班長於上週以討論夫妻去買床墊的公案,告訴同學要解決問題,應該去思惟這件事的苦樂問題,而非對錯問題,再帶到「所言修者」內涵。因為夫妻爭執誰對?誰錯?
1.    永遠無解,不會改善。
2.    引起瞋心,關係更差。
3.    惡性循環,一再上演。
4.    雖夫妻一方有學廣論,也僅能延緩爭執,無法根除。
回到苦樂問題:
l   種善因得樂果,種惡因得苦果,欲得樂因,先得種善果。
l   平常時,就得練習;遇境時,才能對治。
l   若無勤練,對境時便容易被原本的等流習氣又拉往對錯的爭執上。
關鍵是,要用對方法,照著師長的教授去做;否則猶如十二因緣,你的愛取還是不變,那就還是輪迴。

()「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這個心就是我們的識心,那識心究竟為何?識心和「我」又如何分別?
【文亞副班長複習】
 班長比喻「心是主人,我是奴隸」,而這個心又跟著三毒煩惱走,所以才會發起一切罪惡,現在「修」,便是要讓這個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聽音檔:手抄稿第三冊第262頁第1行「蓋從無始」到第263頁倒數第2

()何謂「修」?
【駱班長解析】
「修」只被列在親近善士這一章,廣論它只是將修行的架構作介紹,其他各個章節關於修的內容,需要從其他經去研討。
廣論是將一個凡夫直到成佛的概念鋪設出來,按步就班的照著道次第去修,便能成功。
至於實修的部份,還要參閱其他的經論內容,如本論在章節的後面,會寫「廣如餘處」。很重要的,雖然廣論只有修習的概念,但它已把整個修習的內容都講出來了,修什麼呢?修無明識心。談到識心,我們先嘗試借由電影片的例子結合去思惟。西片電影中對三惡道的描述,如《神鬼傳奇The Mummy》中的食肉蟲;《異形》,進入人類的身體,控制人的行為,已非原本那個人;又好比《活死人》,身體血液被染污而死,卻可繼續活動,最貼切的說法「識心」就猶如活死人血液中的東西,差別在它是物質,而非靈體,它雖然控制了這個身體,卻沒有方向、目標。
識心的型態,很像一個能量體。當人死了死後,識心脫離身體雖然很痛苦,卻是以超光速去找下一個受精卵結合(投胎)

Q & A:
同學A:識心是否指神識?人死之後,投胎並不知道目標?
  長:是,它的目標與過去的串習有關。

同學B:識心是否為意念的表達?我們平常要如何認識我們的識心?平常我只能觀察到   粗的。
  長:是。認識我們的識心,便是反觀自心。要不停練習,才能從粗到細,就像你們的提問,我會不斷的再詰問你們問題,你的觀察就愈來愈細,要如何反觀自心,便是要不停的和自己對話。

同學B:我的問題是,對話出的答案是對的嗎?
班 長:對話出的答案,一定不對(是自己的無明中識心和識心對話,所以它本身還是無明),所以,一定要以師父教授的正知、正念來跟識心對話。(皈依,以師長的心,正法便出現)而且要不斷努力的學下去,才知道遇到問題要如何依師。
最簡單的方法受戒,按照不同戒條怎麼立的,不同的境界,應起不同的心。戒條並非告訴你什麼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而是告訴你什麼境界,應起什麼心去做。

同學C:日前學七支願行,禮敬、供養、懺悔、隨喜等,但隨喜別人時,我常自問有看到別人的好處嗎?我該如何做呢?
班 長:你沒有看到,我的回答很清楚,因為當你問這個問題便沒有看到。
       應該要想:我不能這樣下去。如同侯文詠師兄,做為一個醫生,要救病
       患的命,但有時就是救不了,後來侯文詠師兄決定不能這樣下去。他的
       決定讓他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你可以嘗試回去拜懺,思惟自己為何看
       不到他人在法理上的好處。

() 什麼是識心?
    【駱班長析釋】
     識心當人死了死後,識心就會想與另外一個受精卵結合,控制那個身體,
     讓自己的力量變強大,這個識心即十二因緣中的因位識,看到都以為是結
     果,其實每個結果都是未來因。所以識心一進入受精卵,想控制它,開始
     分裂長出六根,如果結合失敗,則這個受精卵會崩裂。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為何叫六根?吸取世間的養分,希望趕快長大。
     識心有一本能,此本能受無明業體控制,而帶著原有的等流,去找與自己
     習氣相應的人投胎,故產生多種且各個不同的識心。

Q & A:
學員A:心識為何會找到唐氏症之類的受精卵?
  長:心識需要,它會選擇適合未來生命的受精卵,就好比,某個等流好殺,
       若他的福報還不錯,它會誕生獵戶家,去磨練殺的技能。
       誕生成唐氏症,因為它需要與愚癡的受精卵結合,來適合它的環境。

學員A:我有感覺,脾氣好的人似乎會生在脾氣好的家庭,脾氣不好似乎會長在
        脾氣不好的家庭?
  長:並不是這樣,識心的等流若喜歡爭論的家庭,會喜歡那樣的受精卵,會
        選擇那樣的父母,出生在那樣的家庭。
        每一個識心的本質叫「如來藏」(如來藏:具佛性),每一個如來藏都是
        善良的,因為一世一世累積世間的無明雜染後,產生不同的如來藏(
        不同的眼耳鼻舌身意感受不同)此如來藏,若聽到佛法,善念會被提策
        起來,強過識心。
        所以,我們修的是什麼?是修如來藏的能力加強,此加強可使遇境時產
        生的正知正念取代此識心。
        何謂修? 即修此識心,見廣論第45頁第68行,「數數於善所緣,令
        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消文:將心不斷放在善知善念上)
      「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消文:有始以來,自以
       為自己的心可控制,實際上心不被控制)
      「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消文:此修行能
       夠讓我們想要的心像如來藏的心自由自在,且能夠安住在善上)

Q & A:
l   學員A:班長提到,死後識心選擇某一個身體投胎,這與業果、等流有沒有關係?
        班  長:識心帶的就是等流,等流指習氣,等流隨著識心走入下一生,
               即走入無限生命中的輪迴。
l   學員B:從剛才談話中、廣論內容裡,感覺到沒有「我」的存在。
        班  長:是的,所謂「自在」,是自然而然你不自覺;所以當識心走向東
              或走向西,我們是沒有感覺的。
l   學員B :感覺上,是「我」被「心」吃掉了,因為上次班長有提到,
               是主人,是奴隸。
          :應該這麼說,主角「識心」抓到「受精卵」,受精卵是奴隸,識
               心是主人,識心創造了這個代名詞(識心本身叫做我)
               而識心有一特色「無明」(無明即煩惱),「無明」是主人,「識
               心」是奴隸;換句話說,識心控制身體,以為自己是主人,但
               識心背後有無明,所以無明才是主人,識心是奴隸,識心就是
               (身體代名詞就是我)
l   學員C:這麼多同學提問題,已經提到無我的狀態?
          :不是「無我」,有沒有”?有的,這個是緣起的我,
               這個因緣產生是因識心與受精卵結合而產生,是一個沒有自性
               的我,因為無法控制自己,背後有無明、煩惱;所以不要講「無
               我」,你我都無法思惟無我,要說「緣起的我」。
l   學員D:如果這一世,我們能跳脫識心,與我作分離,像師父、上師已經跳脫識心,所以一切就可以利他,非我?
        班  長:這個問題很有趣;如前所提,識心與身體結合後,將身體當作
               我,且長出六根,吸取養分,所有念頭是自利,藉所有環境與
               資源來壯大自己,唯一能讓識心覺醒的,就是利他,所以佛佗
               要我們把心放在他人身上,故念放眾生身上謂之「覺」,念放
               自己身上為「種苦因」,如38攝頌中提到:「愛自即成眾苦因,
               愛他則是萬善根」。

四、本週進度:廣論P45LL2 「此處修法者」
廣論 P45LL2~~ P46L2「此處修法者……至未發誠敬而修」熟文與消文。

【駱班長析釋】
 ()要學會分段,如下:
此處修法者,應先思惟依止的勝利,速成佛等好處,及不親近的過患,能引發現世後世大苦(注意:是大苦唷,非一般小苦)次應多起防護之心(要保護自己)謂不容蓄(指不能有一點點)(執著分別)尊長過失之心。
這段由「此處修法者,分別尊長過失之心」主要是要我們先淨除罪障,是淨除不依師的罪障。
(B)下一段「隨自所知,應當思惟,戒定智慧聞等諸德,乃至自心未起清淨行相時,應恆修習」就是積集資糧;其中「自心未起清淨行相時」指:自己對師長的信心尚未有清淨的行相,此時要常常想師長的功德,想他們戒定慧多聞等種種功德,然後產生信心。此即是的修信
(C)次應思惟如前經說,於自已作當作(當作:指將來要作)諸恩,乃至未發誠而修   師長對我們已作的恩是我現在能聽聞佛法,我能得到暇滿人身,是過去依師持戒的恩;當作的恩是未來要成佛這條路也要靠師長。此即是念恩

Q & A:
l   同學A:受戒是不是比較容易得人身?受戒後未持戒,做不好時,是否有加
       倍處罰?
    班 長:是;只是會先堕入地獄,也因為你受過戒或有皈依,會很容易得到救
          贖,佛陀比較容易找到你且拉你出來;受戒不受戒都可得人身(未受
          戒的人因有遵守世間戒如道德善良,而得人身)
l   同學B:班長說受戒、不受戒都可得人身,另見廣論第138頁第2行「有由
       一剎那業,唯能長養一世異熟種子。」所以,不一定要上輩子受戒,
       下輩子才能得人身,由前經文,在有受持戒的那一剎那,也有可能
       得人身。
    班 長:只要過去生受過戒即可,但受戒要有一定的儀式,雖然過程中只有一
          剎那,生起很強烈的持戒,也有可能得到人身。
l   同學C:延續前面的問題,高雄氣爆中,消防隊小組長黃國棟提醒同事:「我
       知道這個很危險,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我們的使命!」,人家問他若
       發生危險怎麼辦?他毫不猶豫回答:「怕什麼?死就死啊!」沒想到
       竟一語成讖。我覺得佛陀為何如此安排?他的死狀極慘,甚至找不
       到他,在一剎那他的異熟果是捨身救人的。
班 長:假如說佛陀的安排,是要他去兜率天,你覺得可以嗎?很多的時候,
      我們對於生命的真相不夠理解,你想要慢慢死,還是瞬間死?假如他
      是有極強的善念,瞬間走了,這是很有福報,而且他未來所去的地方,
      一定是好的。

五、研討: 隨機出題,練習將廣論與生活結合
討論題目:
有一個女兒,小時候他爸爸事業很忙,每天忙到三更半夜,喝酒抽煙,回來後打媽媽,她每次醒來時就看到媽媽被打,所以她很討厭她父親。隨著時間過去,她大學時就選擇南部的學校讀書,很少回家。經過很多年後她也結婚了,爸爸媽媽慢慢都老了,媽媽的日子很苦,而她在這個家能夠得到的愛是她媽媽,後來媽媽先走了,她也幾乎很少回家。可是現在呢?爸爸生病了,請問這位女兒要怎麼樣面對自己的爸爸?用怎樣的心面對?

Q & A:
l   同 學A:我現在有在做院訪,現在很多560歲的人就住到醫院去,可能
         年輕的時候,就離開妻兒,用世間的角度去說,就是比較不負責
         任,現在生病了,沒有人管。我們還是盡可能會去找到他的孩子,
         可是大部分的孩子,其實是拒絕接受這樣的事情,「因為從小爸爸
         就離開我們,都是靠媽媽照顧,而我現在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去
         看他」,所以根本不會出面。今天我們是有學佛法,我們知道要用
         慈悲心去看這位爸爸,他也是業力的牽引不能自己,不是他自己
         能控制的,可是對於沒有學佛法的人,該怎麼去跟他的子女說?
      長:很難喔,眾人的問題要眾人來回答。各位,很明顯世間像這樣的孤
            苦老人很多,你可以說他自作自受,我們學佛的人很想幫他,可是
            他的親人都躲得遠遠的,請問怎麼辦?
l   同 學B:班長剛剛提的這個公案,就像在講我的父親一樣。那時我實在沒
        有辦法接受父親對母親動粗,我跟自己講,當我有能力時,我一定
        要好好修理他(父親),甚至我開車時都想直接去撞他。可是直到有
        一天他生病了,那時我還沒有學習佛法,我攙扶著父親的時候,我
        感覺他像是一棵大樹開始凋零,我那時才30出頭,發現人的一生
        就是賺錢、養家、等死?他真實的演了一齣戲讓我看,讓我想要去
        追求真正的道理,不要像他一樣。以上星期買床墊的例子來看,我
        站在他的立塲想,他真的很苦,可是我只看到他打媽媽那一面,他
        沒有地方宣洩。我覺得我應該要好好照顧他,當我開始學習廣論
        後,他走不太動,我要攙扶他時,他就推開我的手,我跟他說;「爸,
        我是你兒子。」現在我攙扶他時,他真的有把我當作兒子看,現在
        我跟他是好朋友、好兄弟。我不想讓他和他爸的疙瘩觀念灌輸在我
        的腦海裏,痛苦的是我的家庭,那些東西對我來說根本沒有用,留
        著只有怨恨,讓下一代更苦,我應該給下一代好的教育,父親曾經
        跟我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不想這樣,他要跟我一樣。」,所
        以我很感謝能遇到「菩提道次第廣論」。
      長:這位同學談到的問題,其實真正要被拯救的是那個孩子。要想清楚
            整個過程中,我們真正要幫助的是那個孩子,可是大部分的人心中
            想到的是那個爸爸,當你幫助了那個孩子,你才能夠幫助到那個爸
            爸;假如你就是那個孩子,你只有自己幫助自己,從法上自己幫助
            自己,你才會找到幫助爸爸的路,真正受苦的是那個孩子,假若你
            是那個孩子,你一定要走得出來,因為真正深陷在這泥沼裡的是那
            個孩子,那這孩子要怎麼出來呢?
    瓊華副班長:父母親的相處,有時不是孩子們能夠理解的,其實這個公案的
                女生,她結了婚、有小孩,應該能夠理解做父母不是很容易,
                她小時候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小孩所能理解的,是不是能針對這
                一點來看一些事情,相信對一些問題也就能化解。以我自己與
                爸爸為例,我也是在結婚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是自己錯了。
                我開始去想我父親的狀況,他從小就沒父親,他從來不知道怎
                樣扮演父親的角色,由這一點我就開始體諒我父親。 現在我
                的父親走了,在他走之前的五年,我常陪著父母親出外走走,
                我覺得孝順父母親這件事是不等人的。其實我後來感覺父親就
                像是我的善知識,他教我很多東西,讓我知道在困苦的環境中
                如何成長。回首成長的歷程,我很感恩父親的給予,我才會長
                大成熟,一路過來只有感恩父親,沒有遺憾。
      長:隨喜!其實每個公案所講的,是我們社會上最真實的事情,家家戶
            戶都有這些事情,可是大家埋在心中,都認為自己的事才是唯一
            的,這件事我一而再、再而三跟大家說,其實每個家庭多多少少有
            些許困難,而按照我們剛剛所講的識心,現在這個環境,其實是我
            自己挑的。我們學法的人,如果念頭是未來會更好,那要如何讓未
            來更好呢?我要怎麼照顧這位孤伶老人,讓我面對他的狀況,我會
            想清楚自己的思惟那裡錯了,心緒那裡不對了? 所以,當我為人
            父母時,就會體會出如何照顧孩子,那時候才會想到其實我小時
            候,他也曾經對我好過一二次。我們的生命裡會遺忘一些東西,因
            為被仇恨佔滿之後,所有的恩會瞬間遺忘,這是真實的。
            所以,修信念恩談到,當初幫你剃頭的那個人(僧伽),他就是你的
            恩師之一,可是你很難想起這個人,你在對師長的信心乃至父母的
            信心,你仔細去想,都會看到他們的恩。現在問題是,這個受害者
            她自己能不能夠走出來?她不像我們這樣幸運,有學習佛法,這條
            路不容易想,那社工怎麼幫她也是個問題?社工不是急著去幫這位
            老人家,老人家應該由社會福利安排照顧,然後去協助這位孩子走
            出泥沼,因為這孩子走不出來的話,會複製同樣的家庭,如果他是
            男性的話就更危險了,男性很容易被父親影響而複製不幸的家庭。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怎樣去輔助那個孩子,協助她解決家庭的
            困難,當她解決困難之後,她就會發現,其實她爸爸還是對她有恩
            的。
            每一個人只有在自己身心比較平靜時,才能體會原來當年那個父親
            是在一個環境的壓迫下迷迷糊糊的,就算他是一隻瘋狗,他還是把
            小狗養大了,而且他認這隻小狗是他的孩子,所以這種恩呀,是要
            拋棄過去的仇恨糾結之後,他才會想起一些點點滴滴,要不然那些
            點點滴滴會全部忘得乾乾淨淨的,這個很妙喔。
            其實,師長對我們的恩,已作當作之恩呀,浩瀚,這是非常容易的。
            從這二個案例來比較,我們對師長的修信念恩還有困難的話,那你
            就不如瓊華班長及豐儩師兄了,他們能對自己的父親還觀功念恩。
            修信念恩這件事情,在師長上面是最最簡單的一件事情,這樣簡單
            的事情假如我們都做不到的話,那麻煩大了,我們的人世間就不會
            圓滿,所以做好對師長的修信念恩,然後對父母的觀功念恩,對週
            遭觀功念恩,乃至於過去有一些疙瘩慢慢地打開,對師長修信念恩
            確實是關鍵的第一步。
            你慢慢就會體會到,假如你週遭有這樣的人,那你多幫忙那個孩
            子,給他溫暖,當他接受到溫暖之後,他的心對你的接受度就會高,
            因為你是給他愛的人。當他的愛累積到一定的量之後,這個愛才能
            沖淡他對父親的恨,建議大家要從這些方面去思惟,因為他之所以
            恨,是他認為父親錯極了,其實不然。
            一個人沒有絕對錯的,他也有對的部份,你也有錯的部份,有這樣
            體會才能夠放下仇恨的心。假如你認為父親是百分之百的錯,我是
            百分之百的對,這件事情就打不開了。其實還是苦樂問題,最後的
            結論是為了未來更好,這時候就是把現在的心結打開,全心全意幫
            助父親把身體復原,他的未來就會更好。所以要真實的為自己好,
            他必須要先打消對父親的恨,要先了解父親也有對的地方,自己也
            有錯的地方(認知的錯) ,所以師父說了,他是當了師父教了弟子
            以後,才開始體會師長教他的是什麼, 師父在很多地方都有這樣

            寫,這叫傳承,一代一代的傳承,沒有怨恨只有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