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二輪)課程:修習軌理(十四)

課程:修習軌理(十四)
時間:2017/03/01 ()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l   讚頌:「醒覺」
學員分享:想到最後一句「燦燦心光」,從以前到現在我們都在沉睡中,藉由學習佛法不斷把心中與佛相應的部分醒過來,把這份心光生生世世的持續下去。

班長提策:「燦燦心光,天上人間共唱」,是跟佛陀唱,是醒覺我們內心的法意。「琴弦」代表慈悲、共鳴;「劍」代表智慧、慧劍。佛陀的教法有兩大主軸,一是慈悲、一是智慧,存在我們古老的記憶裡但被陳封了,聽聞佛法來醒覺我們慈悲、智慧的記憶,就可以燦燦心光,發掘出來跟佛法相應。讚頌中所說的英雄就是指我,要有捨我其誰的心來效學師父成聖成佛。不斷的思惟讚頌、透過旋律讓法音在我們心續中不斷縈繞,想:我是古佛,擦拭心念、反觀自心,然後出現燦燦心光。

二、拿到「皈依證」,代表甚麼意義?
入佛法門→皈依;入大乘門→發菩提心。
以大菩提心來說,入大乘門,佛陀就稱為佛子。以世間話來說,佛子就是最值錢的金剛鑽家族一員。拿到皈依證就是擁有佛陀智慧的起源點,佛法上說就已經是未來佛。

三、正行課程
廣論原文P50L-1精勤修習悎寤瑜伽~P51L-4一切過失希當生起。
白話消文平台請從14316班部落格http://bw14autumn316.blogspot.tw/進入閱讀
l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如何行:你要在醒著的時候,非常認真的修習不睡眠的修行,接著你就會知道睡眠時如何持續沿著白天醒著的時候修行,讓晚間也成為修行的一部分。佛法怎麼說睡眠的修行?白天的修行要一直延續著,入睡之前還要持續做著一些不睡眠的修行,以便於睡覺的時候跟白天是延續著。所以佛法講的是24小時的修行。醒著的時候怎麼修,然後在睡覺時持續著修行。所以說睡眠的修行,是要在醒著的時候努力修,而且要有延續的動作,那睡覺的時候就能持續的修行。
l   種性之主:了不起的英雄,就是本身已具有修行內涵的人,親友書是說國王。「種性」,有二種講法:
1.出身好(國王、帝王之家)
2.本身修行的宿生習氣很重。
一般來說這2種不相違悖同時俱有,一個種性好的人,他本身修行內涵好的人往往出生在貴族之家。
l   在印度,1時段為4小時。永晝是指早上六時到下午六時,夜間是指下午六時到隔日早上六時。
初日: 6~10時,用來修行
中日:10~14時,用來修行
後日:14~18時,用來修行
初夜:18~22時,用來修行
中夜:22~ 2時,用來睡眠(深眠為23~1),睡覺時也要具足「正念」叫修行。
後夜: 2~ 6時,用來修行
l   此顯永日(白天)及其夜間初後(初夜、後夜)二分(包含正修及未修中間2部分)正修時,若其中間,如所應行。故行坐時,應從五蓋淨修其心,令不唐捐。我們端坐或經行的時候最怕昏沉與掉舉,而昏沉、掉舉的起因是「貪、瞋、疑」。所以要把五蓋拿掉淨修其心,才不會白白浪費。
l   (指悎寤瑜伽)()護根()正知(而行)三中,皆具修時(正修)修後(未修中間)二法,此中所說,是修後者就是說悎寤瑜伽、密護根門與正知而行同時包含正修和未修中間兩件事,這裡說的悎寤瑜伽、於眠息時如何行者,講的是未修中間 (正修以後的事)
l   諸為睡眠所養大種是指地、水、火、風四大種。
-人的肌肉、骨骼組織
-人的循環系統
-人的循環系統產生溫度調節的作用
-人的氣息、呼吸系統
l   為什麼我們需要睡眠來調節四大種?
聖者,不需要睡眠調節。會讓四大種自行運行,不會因為心的煩惱讓四大在白天得不到完整的休養生息。雖然循環系統都存在但不斷受到心念的干擾,顯得疲憊不堪,所以中夜的時候(22~02),全部的系統進入一個調節狀態,所以那個時候希望你躺下,不要勞心。你的心念一動,就會影響。所以深沉睡眠的時候,希望你的心不動。人的心念一動會影響四大(地水火風)的運作,真正的修行人會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而不會干擾到自己的四大運作,那睡眠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乃至於在作息就能調節自己的身心。佛法裡很妙的,說「吃」、「睡」都是病。我們說「吃飯」,佛法叫「吃藥」,我們有這個病,身體沒有辦法藉著外界成為一個循環,沒有辦法吸收空氣中的養分,沒有辦法吸收地的養分納為所用,所以要用食的方法。有一些修行人,可以從自然中得到養分,所以就食得少,這是真實的。睡覺也是一樣,我們心念的雜音讓四大種雜亂不斷,所以越修行時會發現身心比較輕,不會那麼濁重,很多時候在飲食上也會中量而食,不會暴飲暴食,因為知道餓了才會吃,就會回到原始。比如(野性的呼喚)澳洲土著在貧瘠的地方,能很順利的把自己的身心調節的很好,這點很妙,甚至對於吃東西,他能感覺到現在身體需不需要吃。我們很多時候是心奴役身體,讓身體四大種沒法休息。所以睡眠是修行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修行不夠,所以需要睡眠,為睡眠所養大種,由須睡眠而增長,讓它自己產生調節。所以睡眠也是一種吃藥,也是一種病的調節。
l   若能如是長養其身,於諸善品修二精進,極有堪能,極為利益。
     如果你能長養健康的身體,你就會有「兩大精進」的能力。
1.    恆常,時間可以無限長。
2.    勇猛,做的時候可以拿出全部的精力而且速度可以很快。就是無論他講多少都能記得住如學習五大論的僧團法師,背的經典比人高,而且還是藏文。
所以要靠修行調節身心,真的在睡眠按著悎寤瑜伽,於眠息時照著這樣做,是非常有力的,會有很大利益。
l   有人說不覺得修行身體會很好,因為師父、上師說法時常示現身體不好?
其實師父、上師示現病相是因為弟子的業障所造成。聖者為眾生講法時,心念都希望眾生業障病障悉消除,身心得安康。希望把眾生的業障消化在自己身心裡面,而使得自己呈現一種病相。所以眾生的業障是真正讓聖者身體不好的關鍵,眾生只有好好修行才能生生世世得師長攝授。所以什麼叫最偉大的迴向,就是「生生世世得師長攝授、使正法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l   如獅子而正睡眠。如獅子臥者,猶如一切旁生之中,獅力最大,心高而穩,摧伏於他。如是修習悎寤瑜伽,亦應由其大勢力等,伏他而住,故如獅臥。睡覺該怎麼做?
1.     心高而穩:一說,這裡的「高」說的是心很篤定,誰都不怕。不是高傲的高,覺得可以壓伏任何人,任何人打不過牠(獅子)。另一層意義,相對於「沉」(一般表示「低」)而言,「高」是警覺。心高而穩,非常的警覺又非常的穩定、自在,能夠壓伏煩惱。
2.    催伏於他:「他」,對於獅子來說是指一切旁生(畜牲);對於獅子臥的我們來說是指煩惱。
3.    一個人如果睡不著,代表福德不夠;你目前的生活和你的福德不匹配,要多做義工認真做善事,在體力上多付出。
4.    又有異門(另一種說法)猶如獅子右脅臥者:獅子臥的四大好處,其它睡眠得不到:
²  法爾令身,能不緩散:依照正法來講,它的本質就是這樣、自然令身能不緩散(懈怠)
²  雖睡沉已,亦不忘()
²  睡不濃厚(濃厚會昏沉,修行人睡起來不昏沉)
²  無諸惡夢

l   回答學員問題
Q此與護根、正知三中,皆具修時修後二法,是說指悎寤瑜伽、密護根門與正知而行的修行都具正修與謂修中間二法,請問悎寤瑜伽的正修是指甚麼?
A:悎寤瑜伽就是醒覺時候的修行,包括正修和未修中間,例如我們上廣論的時間在聽聞悎寤瑜伽就是在正修。

Q:一般認為深沉睡眠才是良好睡眠,而獅子臥卻是不要沉睡,這樣是長養四大的良好修行嗎?
A:我們聽聽師父的音檔怎麼說,看手抄第四冊P68LL2念者,謂聞思修…~P70L2啊!好。
看廣論原文P51LL3以何意樂~LL1亦能修諸善行。以甚麼意樂來睡眠呢? 有四個部分,這裡先說一和二:
一、光明想者,睡時緣想光明,與中陰身(自亡者斷氣,第八意識脫離軀殼,至轉世投胎前之歷程稱之為「中陰身」)有關。睡覺類似死亡的狀態,睡時緣想光明、死時就能緣想光明。心中想著一盞很亮的燈,這很重要。「光心而睡眠」,心想著光明而睡。
二、念者,正念,白天的時候聞思修諸善法義所形成的正念,平常所學的正見放在念頭裡面叫正念。把正念一直維持著,在還沒有熟睡之前都一直跟著、心中一直緣念正念,睡著了還是睡,但念頭一直在念佛,眠息時可以唸佛號4-6萬聲,比白天還多。睡是睡著了,等同未睡,就四大來說,發生長養的功效,但你的心念還是持續在修行;身體休息了、心靈修行了。真得需要休息的只有物質,心靈不需要休息,即使死了亦是如此;我們以為保持正念會睡不著,但其實睡著不睡著是身體的機制、不是心靈的機制,剛開始因為心靈的干擾,身體所以睡不著,後來身體要睡著還是睡著。師父在手抄稿P69LL3特別提醒說:胡思亂想對你沒幫助的,因為胡思亂想這個神識散亂、身體也弄不好,正念凝聚起來以後身心是很穩的狀態,就是心高而穩,睡不著也不去管他,調穩後心靈歸心靈、身體歸身體,不干擾了就不要著急,因為著急也是一種胡思亂想,保持正念、心平氣和念誦佛號就會慢慢睡著,睡著後這個念頭還在。扶著那個念、掉掉了拿起來,輕輕鬆鬆的;然後睡著了但是佛號一直在,第二天起來的精神比整個濃睡還要好,因為是身體歸身體、心靈歸心靈。
在臨睡之前,先猛利地念一下,猛力念完了以後,躺下去就放鬆,這是修行法門。比如睡前背誦三十八攝頌,然後躺下去、放鬆,照樣睡著,三十八攝頌就會在你腦中縈繞不斷,產生很好的效果。
所以師父說單單看文字沒有用,真正修行要下苦功、好處就來,我們為什麼學經論沒得到好處?因為沒有試,沒有去做。而且付出代價是體會的到的,覺得收穫原來這麼好,苦過後越來越能吃苦,意志越來越強、力量也就越來越強。當意念與力量越來越強後,修更難的方法也就不會覺得難了,企業家為什麼事業會越做越大呢? 因為他試過後,贏!再試,大贏!膽識越來越大。

Q:師父法語:「初進入佛門是需要信心,但如果只停在這個階段,弄得不好會變成迷信。」請問這句話的意涵是甚麼?
A:「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信心就是智慧,信的本身是經過抉擇、認定善知識後,全心全意依從他。在依師的軌理說不能對任何人隨便授其鼻肉,一開始時對所有說法的大師要敞開心胸相信他,但聽完後要認真思惟抉擇他對我的學法、無限生命有沒有真實的幫助;如果沒有這樣做就會變成所謂的迷信,也就是兩種可能:第一是所遇非人,他講相似法而我們無法辨別。所以師父教我們辨別善知識說的法是以經論來辨別、以經辨經、以經辨師;這樣就不會陷入迷信,這叫擇法慧。第二是自己錯,可能師長是對的,而自己在學法上卻陷入我執,迷我執,因此越學越偏,沒有始終回向自己的師長:生生世世得師長攝授,學弘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所有的回向最重要的是生生世世得師長攝授,要不然我們根本沒有選擇的能力。所以說陷入迷信有兩個層次:老師和弟子相做得好不好。

Q:正知是甚麼意思?
A:廣論原文P51LL1正知者,謂由如是依止念時,隨起煩惱即能了知,斷除不受
三、正知者:正知如何而來? 從正念來;那正念又是從何而生?從正見而來。有正確的見解,維持在我的念頭上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形成正念,碰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就把正念提起,可是正念需要一個警察部隊來維護正念,這警察部隊就是正知。例如參加八關齋戒,行前看如得法師的意樂提策影片就是在提正見,說明甚麼是八關齋戒?、會遇到甚麼狀況?應該如何做?除了在上課時討論時講話,其餘時間要大家念佛、念僧、念法、念戒,念天、念思(六念)、或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四皈依),就是要把正見提成各位的正念;然後又派了義工陪在你們身邊,義工就是你們的正知,為什麼要派義工當警察部隊幫忙呢?因為你們目前的正知還很弱。所以說要先有正見,然後提正念,接下來把警覺心拿出來就是正知。
四、起想:接下來起想很有意思,我們來回想悎寤瑜伽眠息時如何行是怎麼銜接的:白天修行時要認真修,睡覺時要讓它持續。睡覺前要光明想、念和正知等等準備工作,還有一件工作,就是睡前還要想睡起來的時候要怎麼想。

Q:晨起緣念是否與起想有關?
A:有關,如果把早課作成習慣,那睡前就會想隔天的起床時間,並且按著計劃起床,所以晨起緣念與起想有關。

Q為何師父在手抄稿B4P77LL5 說:保護這個「我」就是生死的根本。
A:這個「我」是自以為是、投機取巧的心態在做主,是「我」的習性,是無所不在的。如果你保護這個投機取巧的「我」,例如作義工,別人選擇掃廁所、我選擇端茶,那個就是「我」,我的習性。越修行就越投機,「我」越修越大的情況下並沒有累積資糧,反而是增長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