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暇滿(四)
時間:2017/06/21 (三)
主講:
班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一、前行
文亞副班長提策:
讚頌欣賞:如俊法師對『醒覺』的詮釋
這首讚頌是上師在七、八年前與『琴劍』這首讚頌同時完成。天琴指的是讚揚儒家文化,仙劍指的是弘揚佛法功德 (雙劍即是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兩把劍)。善知識在我們的心中種下了善的種子後,一直陪伴在我們身旁,期待看到種子發芽長大茁壯。依著這樣的詮釋,去體會詞義及和唱誦『醒覺』,感受會很不一樣。
影片欣賞:When Love Becomes an Instinct(當愛變成本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qUJNAlqIY
影片中的男主角Melvyn Amrine罹患失智症走失在街頭,腦子已不記得回家的路,心裡卻惦記著循往年慣例在每年母親節前夕買花送給結縭60年的妻子。
影片重點不在於失智症,其中有句話與我們的學習有關,「當愛變成本能」。 這連結至我們學佛的一句話,「一入眼/耳根,永為道種」或「一染心識,永為道種」;我們每做一件事,像聽法一樣,不管是耳朵聽到,或眼睛看到,都會在心識中留下一個識種子(十二因緣裡無明、行、識),在阿賴耶識,意識,遇緣則會現起。
為什麼上師會堅持不管老的、病的,都要學習五大論呢?現在不只僧團,甚至連宗行班的居士都在學五部大論,例如攝類學,初學時許多人表示聽得很歡喜,但是記不住也聽不懂,例如「凡是顏色都是紅色」…;這主要是在種因,下一生來,遇到師父和五部大論就很容易趣入。
再分享一個蠍子的公案,有位學習緩慢的法師,在念到般若經入中論時,突然就開竅了,腦袋變靈光了;辯經時也很會。其他法師覺得很奇怪就請示他們的大上師,高量的上師多有神通,了知因果,於是解釋,這位法師過去生曾是寺院地板下的蠍子,每次聽到辯經的跺腳聲,就非常喜歡,有一次聽到跺腳聲時從地板縫探出頭來,被踩死升天了,在天上福報盡了,轉世為人,接著出家。因為過去生的因緣,一碰到過去生曾接觸的辯經,就成就了!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坐在這裡聽得似懂非懂,「一入耳根,永為道種」;大家一定要趁著還健康,沒有失智,把握暇滿人身努力學習。
二、本週進度:暇滿(三)〜思其義大
本週進度:睱滿(三)
1.廣論P61LL4~P62LL2如聖勇云「得何能下種~發起攝取心藥意樂」
2.白話消文請從14秋316班部落http://bw14autumn316.blogspot.tw/進入閱讀
文亞副班長析釋:
如聖勇云,「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令此無果。」
這段是承接P61L7,我們這一世好不容易得以逃脫三惡道,得到人身卻又空耗浪費,結果仍舊回到三惡道的話,我們的心就像是被咒術所蒙蔽了一樣。所以這個概念(暇滿人身)要數數修。
如聖勇祖師(馬鳴菩薩)所說:「我們只有得到人身,才能播下一個種子,讓我們可以度脫生死彼岸,出離輪迴,成就無上佛果,這樣的人身比得到如意寶功德還要大,如果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怎麼可以讓此生沒有果利呢?」
《入行論》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無餘欺過此,亦無過此愚。若我解是義,愚故仍退屈,至臨命終時,當起大憂惱。若難忍獄火,常燒我身者,粗猛惡作火,定當燒我心。難得利益地,由何偶獲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獄,如受咒所蒙,我於此無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接著宗大師又引《入行論》說:「得到這樣難得的暇滿人身,如果還不修善的話,再沒有比這個更愚癡的了!如果我們知道暇滿人身的道理,還退屈不去修的話,等到臨終時,因未積極修善,會不會覺得很恐怖,等下眼睛一閉,不知要墮落到哪裡去?因為沒有修行,沒有造善業,是不是墮落的機會比較大?想到三惡趣苦,地獄的猛火來燒身,心裡是否會很難受,像是有粗猛的懊悔的火來燒心一樣?我們趁著現在無常未到,還來得及時,去想像那種悔恨交加的心,因為人最可貴的是思惟能力,班長也說過我們人是可以無中生有的。宗大師在這段不斷提醒我們去思惟暇滿義大,修行會怎樣,不修行又如何,大家不要只是念文字,要去思惟道前基礎中,有了善知識,有幸得此身,我們要做什麼事,不要像畜生一樣,忙碌於吃喝及此生的享受,那真的是浪費暇滿人身。
敦巴亦謂慬哦瓦云,「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慬哦亦於每次修時,必誦一遍入中論頌中,「若時自在轉順住,設不於此自任持,墮險成他自在轉,後以何事從彼出。」而為心要,應如是學。
接下來我們來看祖師怎麼思惟暇滿。敦巴尊者(阿底峽尊者的心子)一見弟子慬哦瓦(敦巴尊者三主要弟子是慬哦瓦、博朵瓦 、樸窮瓦)就對他說:「有沒有經常憶念已經得到暇滿的人身?」憶念是指經常地擺在你的正念正知上,常常去想我現在得到暇滿人身了,能讓它空過嗎?能讓它荒廢嗎?我應該把這個暇滿人身用在甚麼地方?這不僅是敦巴尊者對慬哦瓦說的,也是我們常常要問自己或提策同行的,檢討自己每天在過甚麼生活?做什麼樣的事?所忙碌的事跟無限生命有沒有關係,還是都只忙這一世的,都是帶不走的。慬哦瓦每次修行前,都會念一遍入中論這段話,提醒自己目前尚可隨順因緣修行,若未好好修行,一旦墮入三惡趣,就不能自主,只能隨三惡道的業去流轉,時間又長,苦受又強,因而一定造惡,這樣下去哪有甚麼方法可以逃脫三惡道啊!能夠如此思惟,修行就有力量!這是祖師的行誼,他是這樣去修暇滿義大,思惟暇滿人身可以做什麼。而不是像我們多半慶幸自己隨順暇滿,有空可以上課,平常沒事多在吃喝玩樂,有點時間就念念廣論,還自我感覺好像蠻有修行的。
雖然師父、班長常常提醒我們基礎最重要,但我們總覺得應該趕快修點高深大法,修止、觀等,覺得老是修這些基礎的幹什麼,親近善知識講了十幾堂,暇滿至今為止,已經講了四堂課了,我已經有隨順暇滿就好,其他何必多說呢!但看看祖師是怎麼修的,沒有前面的基礎,後面的修行根本沒有力量,先憶念暇滿、再想到無常、三惡趣苦,然後才會想要修行,六加行、六度,最終才能修得智慧。其實道前基礎的暇滿義大真不是一句話可以帶過,不好好思惟,下墮是非常可怕的。但是我們習慣目前舒服的日子,常常疏忽。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
若要成佛,達到究竟的離苦得樂,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相當長的時間內,需要一步一步增上生,現前的增上生,也需要暇滿身才能成辦,以此暇滿身去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種增上生的因,感得身、受用、眷屬圓滿(八因三緣)的果,才能生生增上。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乏安樂,莫得暇身。
所以不管究竟決定勝,或是現前增上生都需要暇滿人身,才能成辦。如果沒有晝夜勤修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因,就像到了寶洲,滿地財寶卻空手而回。如果僅僅是沒拿到財寶也就算了,偏偏我們不是造善,就是在做惡,即使不善不惡,癡癡呆呆也是惡,是墮落的因,後世也會缺乏安樂,更難奢望再得寶貴的暇身。
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應勤思惟。如聖勇云,「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至寶洲,空手返自家,無十善業道,後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樂,他欺無過此,無過此大愚。」
一旦得不到暇滿人身,這種苦便相續不斷,受苦的時間非常長,不知盡期。雖然成佛所需三大阿僧祇劫也是很長的日子,但因生生增上,越來越離苦得樂,並不會覺得像過苦日子那樣長,走著走著就到了。
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如入行論云,「與此工價已,令今作我利,於此無恩利,不應與一切。」又云,「由依人身筏,當度大苦流,此筏後難得,愚莫時中眠。」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應如是思,發起攝取心要欲樂。
這樣思惟以後,就會產生極端強烈的善法欲(好樂心),想要依照佛的教誡確實去做,得到究竟的快樂。宗大師又引《入行論》說:「(身體)既然拿了工資,就該做對我有利的事,如果不能做對我有利的事,就不應該繼續白白給他工錢。」我們每天伺候這個身體,吃好、穿好、住得好,但是這個身體有沒有在做對我有利的事呢?有個餓鬼鞭屍,天人禮屍的公案。餓鬼鞭屍是因為他生前把身體伺候的無微不至,白白胖胖,但這身體卻在死後把他送入餓鬼道;相對地,天人卻禮拜一具乾瘦的屍體,因為那具身體生前做了很多好事,利益別人,因此把身體的主人送上天去。我們如此寶貝愛護我們的身體,但它究竟有沒有在做利益我的事呢?這應該好好去思惟。
入行論又說:「我們要度過生死苦海,需藉由這個像船筏般的人身,因為未來不知甚麼時候可以再得到這艘船,千萬不要昏睡,白白過了一生。」又如博朵瓦祖師在《喻法》中說「寶貴人身難得,比長年住在地底的蟲子探頭出來禮佛還難;比瘸子騎野馬還難。它的珍貴難得,就像後藏人吃魚,吃撐了卻硬是掐住脖子捨不得吐出來;也像藏人小孩子捨不得吃糌粑,藏在背後卻被狗吃掉,而嚎啕大哭一樣,那種不捨、珍惜的心理。」以上種種的比喻,都是在描述暇滿人身的價值。
透過文義的詮釋,希望大家生起人身難得的思惟,對法生起強烈的好樂心。我們過去生是因為三個條件才能感得暇滿人身,一、淨戒為根本,二、施等助伴,三、無垢淨願,過去生持戒、做好事、布施、發願才能感得人身。人在眾多有情中算是少數的,人之中可以修行的又是少之又少,淨遠法師說各位都是人間極品啊。生命不該只是賺錢、照顧家,如果只是如此,臨終難免悔恨如火燒心。人貴在三種能力:思惟、梵行、勇健,我們需好好去思惟。
三、聽帶及問題討論
聽帶:手抄稿P208L6~P210L8為欲引發畢竟樂故~等同旁生」哪!
為欲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為命存以來引樂除苦而劬勞者,旁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同旁生。
如果我們不能善用暇滿人身來修學清淨正法,引發畢竟樂,僅僅是為了追求眼前生命的離苦得樂而忙碌的話,那麼和畜生也沒什麼差別。 師父在這段音檔中特地提醒我們高速公路上的大善知識(待宰的豬)。
問題討論:針對 師父這段開示,進行討論。
學員A:我們一般人看到高速公路運輸的待宰禽畜,多不認為跟我們有什麼相干,但是師父是修行人,時時刻刻就會看見自己是否有修行人的悲愍心。
文亞副班長:隨喜這位師兄!若非師父提策,我們並不會覺得高速公路上的大善知識與我們生命有何相關。師父說,投生為豬,這種人宿生都不是壞人,沒有殺人放火,不會讓人多討厭,沒欺負人,只是懶散,喜歡過好日子,就像山東人說的:「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許多人是這樣過日子的,可是如此過日子下輩子可能就墮落為豬,或者這些豬前世也是如此渾噩過日子。
師父把這樣的行相看得很清楚,法爾如此,如是因感如是果。我們學了廣論,可以觀察自己的業相,對自己未來投生為何,應該多少有知覺;如果不是希願之處,得趕快趁此暇滿身好好修行。
四、減碳分享
學員:鑒於台灣是全球排碳量最高的國家,所施行工法也相當落後,感受到這個議題的急迫性,所以跟班長毛遂自薦,因著我在景觀規劃的專業,希望守護環境,所以分享綠屋頂薄層計畫利益大家。
碳耕:過去我們把地下的碳燃燒,例如汽油等,造成大氣中有八千噸的碳,現在的課題是如何抓到空氣中的碳透過植栽再埋入地底。
台灣是排碳很高的國家,以國人最愛使用的建材—瓷磚而言,CO2排放量4.38kg/m2遠高於水泥0.4kg/m2,再加上汽車、摩托車使用密度等,台灣在2025年每年必須支付500 億美元購買碳權,透過貿易產品徵收碳稅,對我們的經濟競爭力將有重大負面影響。但以荷蘭永續性的減碳節能建設來看,外在環境再怎麼惡劣,只要有心,就可以改變。
六國景觀設計案例分享:台南永福國小的綠屋頂薄層計畫,我們是經由競圖承辦本案,校長無懼困難,接受我們綠魔毯的設計,完成之後,結合社區認養地景,15公分的土,可以降溫5度C。
除公共建築外,一般住屋也可以藉由植披降溫。以抿石子跟有植栽批覆的牆壁做溫度比較,抿石子牆高溫達51度,有植栽遮蔭降溫至35度,越深綠的植栽降溫效果越好。
若外牆或屋頂種爬藤植物,如薜荔、爬牆虎等,可以降低熱島效應,晚上回家可以不用開冷氣,所謂的熱島效應是指混凝土白天吸熱,晚間放熱,所以即使屋外溫度已降,家裡還是很熱。附帶一提,水耕葉菜不能吃,因為光合作用不足,硝酸鹽容易累積在葉子上,水耕果實類倒是可以吃,果實不會儲存硝酸鹽。
但屋頂綠化最大課題是克服文化因子,例如上了年紀的業主對於雜草叢生的屋頂會有鬼屋的疑慮,房屋不好賣。
另外分享岜里島機場的大樹停車場,很想在福智園區種一顆大樹,樹下就是停車場;日本許多公民會館是綠化建築的典範,屋頂有菜園,室內也有植栽,室外樹木樹冠茂密,市民可以運動。如何慎選植栽,及種植時機,
讓樹木跟自然結合,值得我們學習。
接下來分享我家花園陽台,與其忍受醜陋的違章建築,建議大家西向陽台,屋頂可以多種植物,不僅降溫,不用開冷氣,還可以賞鳥,台灣藍鵲就來我家拜訪。大家家裡若有綠化需求,歡迎拿相片來找我免費諮商。
文亞班長:隨喜感謝這位學員,她做的是自利利他的事,我們團體也在推廣種樹,若同學有需要,請找這位師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