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道總建立(六)
時間:2017/09/06 (三)
主講:
班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一、恭誦無常經
二、正行課程此復若思〜定無不忍(P69LL5〜P69LL4)
三、生命故事分享—蔡豐儩師兄
課程摘要
一、恭誦無常經
駱班長和文亞副班長提策﹕
我們的同學林師兄雖然病苦纏身,但很好樂的學習廣論,很少缺課且每次上課都笑咪咪的認真聽聞,是優秀的同行;王師姐也是十分相應佛法,把女兒帶進本班上課,因此父親黃居士也是我們的家人,現在我們恭誦無常經、心經及往生咒殷重回向他們二位。
林師兄在8/27於LINE上曾經留下感言:「感恩隨喜師兄姊們的回向與祝福!感覺有緣加入14316班是濟棠今生最大的佛緣,感恩各同行善友與班長、副班長的隨時提攜,真的使我稍稍了然人生的真諦。但最近感受到此生未得暇滿人身是一種障礙,因此想做一些利他有情真的有力不從心的感悟,只能冀望還有來生的話,能早些接觸佛法,修習心要,為利有情!」
陳師兄說:「回頭看這則留言,林師兄在體力不支、無奈的病痛下,真實的體悟暇滿人身的珍寶可貴,從自心深處發起了真誠的大菩提的心願!」
林師兄給我們留下這段話,也為自己做了一個總結,是佛菩薩冥冥中的安排,讓我們透由林師兄的病苦和無常示現,看到從廣論學到的佛陀話語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無常,要珍惜暇滿,好好學習廣論。
二、正行課程
此復若思,自於生死安樂匱乏,眾苦逼惱,流轉道理,身毛全無若動若轉,則於其他有情流轉生死之時,樂乏苦逼,定無不忍。(廣論P69LL5〜P69LL4)
手抄稿第五冊:此復若思〜很明白的。(P55L2〜Page58L9)
文亞副班長解析:
我們的目標是大乘,共下士與共中士是一個支分,走大乘道是要先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慈大悲。
這段消文是說,如果對於生死當中沒有安樂,只有眾苦逼惱,以及生死流轉的道理,我們自己都不瞭解、完全沒有感覺的話,那麼對於其他有情流轉生死之時的樂乏苦逼,也一定無法產生不忍之心。
這段師父的開示就是把前面說的道總建立做一個總攝,並且把大慈大悲的心行相講得十分清楚,我們可以比對自心,看到自己的現行,了解真正的發心要如何一步一步依著次第發起。
師父說法就是這麼善巧,把門檻拉得很低、用各種比喻,把艱澀的經論變得淺顯易懂,讓我們這種鈍根的人都能夠接收這個法。
經論告訴我們,發菩提心的勝利,有菩提心攝持的善業讓功德倍倍增長,發了菩提心可以斷除過去的惡業。好像發菩提心很好,所以每天聽廣論時,就循例發心:為利有情願成佛,好像自己在發心了,可是沒有感受到「世間是苦」,沒有真實的欲得心,所謂發心都只是空話!
這段的開示就講要發菩提心要先有大慈大悲,修大慈大悲要從共下、共中做為基礎修上來。因為下士就是求增上生、要不墮惡趣要生善趣,為何要不墮惡趣?因為惡趣很苦是我們不要的,而人天的樂是我們要的,所以要學共下士;學著學著就發現其實人天也不好,因為福報用盡人天也是要墮落,那時就想要跳出輪迴才真正的離苦得樂,而走入共中士;可是呢,只有自己一個人出離,多生多劫以來的如母有情都還在輪迴當中受苦,想要為他拔苦予樂,於是慈悲心生起,希望眾生一起離苦得樂。
手抄稿56頁倒數第一行,師父說:「你必定要自己先要對這個生死輪迴當中的特質了解。」了解甚麼?了解生死輪迴當中的特質是只有苦、沒有樂,即便是有樂也是虛妄不實的。當我們有這樣一個認識就會覺得無法忍受,我不要再這樣輪迴了!真實生起這樣的心就會對出離有感覺而不是聽聽道理就過了,所以師父說真實修厭離心的人想到生死就會寒毛直豎、眼淚直流。自己真實地感受到苦,想要推己及人,才能生起慈心、悲心想要救度別人。手抄稿P58L3,師父說:「所以說你一定要先修了共下、中士,確定了解了生死痛苦,然後看見那些人居然愚癡得不了解,你看見了他們就無法忍受,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發大慈大悲。」
駱班長收攝
就文字來說,這個道理是很容易的,可是對我們到底有什麼用﹖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我們來試試看是否能對我們的身心產生作用,當你聽完這堂課,有所領悟。
看手抄稿P55 LL7 師父說:「為什麼不貪現在?他這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覺得當你一貪現在的話,你只為現在這個物質慾望所蒙蔽,後面的真正好處你就看不見了。」我們承許這句話嗎?要注意,我們心中會有一個疙瘩:我眼前的都顧不好了,後面的還有甚麼東西,能夠掌握得住嗎?
以朋友聚會和上課來做抉擇,應如何選擇?因為上課的當下看不到它未來的好處,所以會判斷是眼前和朋友相聚吃吃喝喝的這頓飯才是真實有好處的,我們的眼前是這樣打敗未來的。當你了解自己心的作用,就會看到自己的思惟和師父的理路差距在哪裡,差距在於假如我聽到一句法而能用的話,生生世世都會受到這個法的利益,且從這利益所得到的快樂、財富是無量無邊的,而吃大餐的利益是完全無法與之相比的。所以必須等到我們對於聽聞佛法所得到的利益在你心中的份量越來越大的時候,眼前的這一餐飯與聽法的利益才能做比較,這樣才不會被眼前物質的享受所蒙蔽。要不然你對於很多東西的比較根本不知道你心裡的比較是怎麼比較的,根本弄不清心靈的狀態是怎樣的,又怎麼能看得懂經論呢? 所以師父說「物慾所蒙蔽,後面真正的好處看不見了。」後面是什麼好處呢?要學習了以後才能知道很多東西的好處我是不了解的,既然不了解就會被眼前很多的俗事障礙住;假如你越來越清楚生命中何者是真、何者是假,眼前的利益才有辦法放下。
以上,若是聽懂了,那師父這句話對你而言,就是有收穫了。
所以再看到P55LL4師父說:「真正要想得到增上,所謂增上呢,比眼前一步一步好啊,那對不起,你一定不能貪眼前的。」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上半生,還好有法律規定我們要讀書,還好有全心全意為我們的父母,否則以我們小時候的智力來說,一定是貪眼前的,貪吃、貪玩,不喜歡上學、讀書、考試,可是我們偏偏被逼著上學、讀書、考試。我們的上半輩子被逼著不看眼前,而獲得未來越來越好的生活。倒是成年以後,父母老了、死了,或是你認為他知識程度不夠不再相信他了,老師不見了、學校不見了,只有上司盯著每天的工作,所以只顧眼前了。真正會看到未來的人是絕不會只顧眼前的,就如同公司的大老闆永遠都是在做未來的計畫,而員工卻永遠只盯著現在要做什麼,這就是老闆和員工的差別,為何有人的生命會越來越好,就是因為他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思考未來。所以增上生的基本定義是沒有眼前的,它講的都是後世,沒有現世。
以上,若能這樣理解,那你就能得到師父的加持了。
接著看P56LL1,師父說:「你必定要自己先對這個生死輪迴當中的特質了解。生死輪迴當中的特質是什麼?只有苦,沒有快樂。」
其實我們對這句話沒有聽懂,我們心中對這句話完全不接受,因為我們的感受生死輪迴中是「苦樂參半」,因此對於聖者所說「只有苦、沒有樂」的說法是不接納的。所以生不出厭離心,沒有厭離心,那共下、共中都不存在啊! 這就是我們對於上士道根本不入心的關鍵。
那我們要怎麼辦呢? 我們要去體會為什麼聖者說生死輪迴中只有苦、沒有樂,而我認為是苦樂參半的﹖那我認為的樂是什麼?因此,爾後學經綸時,學到苦、集、滅、道,談苦的特質、樂的特質時,你就會特別注意。因為我們的生命經驗跟經論說的生命狀態是不一樣的,這時候你就會對經論好好鑽研而看到內容,進而從經論的啟發而得到苦諦的內容,一旦得到苦諦真實內容時,那共中士就有了基礎了。這時候你就走對路了!
假如學經論、聽師父開示的時候,都覺得對對對,師父講的對,心中其實都還是一團漿糊,因為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他都對,那你得到什麼呢﹖要知道,假如別人對,你必須要看到自己錯的,才叫得到。他的「對」要成立,必須找到自己的「錯」,才能用他的「對」來取代自己的「錯」,假如你學經論,每一次都是他對對對,你怎麼會得到東西啊﹖你沒有一個錯誤的比對,他對永遠是他對,你自己呢﹖你自己沒進步啊!所以人要成長就是用別人的對來映照出自己的錯,然後改過來。
所以學經論,就是要反觀自己現在實際的心理狀態是什麼﹖以這段話來說,當佛陀說生死輪迴當中只有苦、沒有樂,我為什麼覺得是苦樂參半﹖那我的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用什麼方式讓我覺得是樂的﹖那我要怎麼樣體會到它的苦性﹖事實上,在慢慢思惟了以後,佛陀說一切事物只有苦性、沒有樂性,可是就感受而言是苦受和樂受都存在。當你不斷細細思惟,你就開始分辨苦性和苦受,而得到苦諦。假如你不能看到自己真實的感受,你根本走不進去。
今天這樣的辯證擺在心裡,日後學到苦諦時,你就會不一樣,學經論時會不斷比對,這時候經論越學越深、越學越深,這時候才能看到自己錯在哪裡,改過來了,這才真正改過來了!我們現在學的,到真正改過來,還遠著哪!
三、生命故事分享—蔡師兄
駱班長收攝
感恩蔡師兄用他的生命來說法,整個佛陀的教育就是以祂累積的智慧來跟
眾生說法,師父也是希望把佛陀的生命教育一而再、再而三的稀釋給同學。
當然人人因緣不同,無論這個法再好、班長們、執事們、義工們多麼盡心,
然而同學們來來去去,為何而來?為何而去?絕大部分都是為了眼前世俗的
事物,無法評估佛法帶來的真實好處與眼前其他世俗事物的差距,這就是佛
法能要帶給眾生益處,所遇到的最大困難之所在,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利益給
蒙蔽。就是知道眾生在人生的過程都各有各的苦,佛法說眾生皆苦,講的是
苦性,可是我們的追求卻都是在苦受與樂受上不停的去體會。
同學問苦性與苦受的差別在哪裡?樂受會讓你覺得很快樂,然後造成我們繼
續拼命追求,很快樂的時候就被貪推著,不停的追求下去。一個人為何會玩
「大家樂」的賭博遊戲呢?因為他曾經贏過一筆,假如沒有贏過一筆也不會
一直拗下去,一輩子被大家樂害。
所有的問題出現在樂受上而不是苦受上,可怕吧!當你五子登科的時候,假
如你不覺醒就會陷入可怕的漩渦裡,一直督促你事業越做越大、追求更多的
金錢、更多的物質,但每一次的追求都讓自己壓力大的不得了,所以樂受的
本質是苦性;苦受的本質當然是苦性,苦受帶來很多的瞋。瞋恨是非常可怕
的,貪婪是生命毀壞的關鍵,所以貪、瞋、癡沒有一個逃得掉,無論是貪或
是瞋,背後都是癡,學法就是為了對付癡――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不了解、不
知道真相所造成的。生命的苦都是不知道真相,可是,我們怎麼會不想要知
道真相呢?當知道一點點真相,就會少掉很多苦,而且是無限生命少掉很多
的苦,假如這一世不覺醒,後面還很苦,因為瞋恨的輾轉增上所造成的環境
很可怕,所有的等流果,它會製造一個環境(增上果)讓你去投胎,所以生
在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就是要讓你的瞋恨心不斷的增長。所
以,師父是要救我們,斷掉我們瞋恨的續流,下一次投胎的家庭是和樂、
平安、幸福,這個差距多大啊!這是幾生、幾世乃至無限生、無限世裡面,
是增上生或是無限痛苦的那種差異啊!
希望大家珍惜學法的機會,雖然看似每次只有聽到一點點,可是我想供養大
家的是「學習的方法」─同樣的經論,到底我的心跟經論的對應是什麼﹖如
何從經論中得到好東西﹖而不是只是教各位東一招、西一招。因為真正要智
慧開,就是要會用那個釣竿,也就是碰到什麼事情的時候心念要怎麼轉,看
到經論的時候如何從經論中得到好處,而不是帶著大家一個字一個字的讀。
當你知道我是怎麼看經論的,你看到這個方式學到這一招,然後再跟別人
學另一招,慢慢的,當你讀到經綸時就會興趣盎然,就會發現說:欸,以前
真的沒看懂哪! 。
藉著蔡師兄的分享,大家要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等流,其實我們比
蔡師兄幸福,因為我們的心中沒有那麼多瞋恨,可是蔡師兄以後可能比我們更
幸福,因為他竟然一次整體的把這麼深重的瞋恨心拿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