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二輪)課程:修習軌理(三)

課程:修習軌理()
時間:2016/11/30()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讚頌:菩提心讚頌
走大乘佛道,發菩提心是根本因,不共二乘。二乘因娑婆世界苦自己急於出離,大乘不但自己要離苦得樂,還要推己及人,帶眾生離苦得樂。雖然發菩提心是上士道,但師父的八字箴言:「觀功念恩,代人著想」教我們在因地上努力,慢慢體會 - 觀功生信、念恩生敬;對師長修信念恩是修依止法的前行;代人著想,是發菩提心的前行。

一、正行課程:七支供養
七支行願「其禮敬支中,三門總禮者」,其偈頌「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切遍禮盡無餘」,不是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是緣十方過去、將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身語意三門同時敬禮,不是隨著煩惱轉,也不是隨著別人拜。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其偈頌「普賢行願威神力……一一遍禮剎塵佛」,用意念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在眼前一樣,變化自身跟佛淨土裡的佛一樣多,無量無邊而申敬禮。一般我們觀想得起來嗎? 不容易,必須要相信普賢菩薩做得到,所以我觀想了以後才能變成未來像普賢菩薩一樣,有這個威神力。必須要有信心,這樣我跪下去對諸佛的禮敬才是真實的。相信普賢菩薩的信心是真實的,這時候你的信心就大幅增加,對普賢菩薩的信心也就是對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未來能走到普賢菩薩的路。智軍阿闍黎說,一身禮敬諸佛,福就那麼大,何況那麼多的身禮敬諸佛。

「意禮敬者」,其偈頌「於一塵中塵數佛……深信諸佛皆充滿」,無量無邊的灰塵,每一個灰塵有無量無邊的微塵,每一微塵上有一尊佛安住其中,每一尊佛有無量無邊的菩薩圍繞,無盡的無盡。佛所講的跟我們的宇宙很像,比如八大行星、太陽系、銀河系; 又比如人體有各個器官,其中有無量的細胞、分子、原子、質子、中子、介子……,我們對諸佛無量無邊、無所不在,應發勝解,對佛起恭敬心,佛無量無邊,隨時在我身邊,別做錯事!這是一種警策。所謂騙得了人,騙不了天; 騙得了天,騙不過自己的業果。

「語禮敬者」,其偈頌「各以一切音聲海……讚佛甚深功德海」,諸佛功德勝譽無量無盡,諸佛無量無盡,化無盡身、無量頭、無量舌,以微妙讚頌的言語來稱讚祂。宗大師的讚詞是:以諸音聲支分海……讚佛甚深功德海」,其中「支分」是因,舌頭的意思,用無量無邊的舌唱出來。

手抄搞P220LL3~P221L3,我們禮佛,大部分恭敬心提不起來,跟著拜、散心雜話,隨著煩惱轉。禮佛能同時得二種功德,禮報身佛得到福德,假如心中想我要得到佛無量無邊的智慧,禮的就不是報身佛 (釋迦牟尼在世時是化身,示寂之後塑的佛像是報身,佛還有一個了不起的是法身,希求法得到法身),所以在禮佛時心中要想: 我恭敬諸佛菩薩,我要成佛,要得到佛的無上智慧,得到法身。禮佛時想辦法不要有雜念,心中可以持「皈依上師、皈依佛……」四皈依的偈頌,就不會隨他轉,避免一閉目就昏沉,張開眼又掉舉,心中念四皈依,心醒覺著。這樣禮佛能持續累積無上功德。 上師也教我們,只要看到每一位祖師大德的名號,心中就禮敬他,這樣讀廣論可以累積無量無邊資糧。我的念頭不隨他轉,我禮敬的關鍵是要得到祂的法身智慧,絕不是只得到福德資糧而已。因為得福德資糧假如沒有智慧攝持,富貴求道難,比較容易陷入三世怨,容易墮落。

手抄搞P224L3 ~L10,關鍵是「不知不覺」,過去累積無量的惡業是在不知不覺中,要累積無量無邊的善業也要不知不覺才走得上去,倚眾靠眾。每周上課不知不覺累積一些東西,一年下來發覺自己變了。師父說,「你沒學的時候,停在那裏覺得難得不得了」,是""擋住了你! "不知不覺"走上去,”稍有感覺"就停下來。生命無明業體最容易覺得難、覺得怕,很多人上課聽聽覺得沒味道,心想我自己看看就會了,回家真看了嗎? 大家一起讀,產生歡喜心,一步一步不知不覺當中上去了,過程中不覺得難。怕是想像來的,倚眾靠眾,抵住想像中的難。僧眾力量大,僧團是佛法住世的關鍵因素,倚眾靠眾才學得上去,真正學的時候只要大家一起走並不覺得難。師父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內觀自心,修行不難,要跨一步,而跨一步要靠一群人一起跨。

何謂「勝解」? 廣論P313L6,「諸論中說,欲為進依,此中勝解即是欲樂」,各個論中說,好樂心是精進的根本,「勝解」就是這個好樂心。手抄P226L6,「對你所緣的那個境確定不疑,不為他轉。」”緣”是指心抓一個東西,產生堅固的覺醒。當所緣的不同,勝解就不同,「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緣的是「深信諸佛皆充滿」,因為信為欲依,欲為勤依。信心是好樂心的根本,好樂心是精進的根本。這裡的勝解是「深信諸佛皆充滿」,我看不到佛,但佛看得到我,無所不在。意禮敬若能提得起來,聽聞佛法就圓滿無礙。所以,七支供養的第一支禮敬支非常重要,在禮敬支中特別重要的是意禮敬,深信諸佛皆充滿,眼前講話的是佛,旁邊坐著的都是佛,無所不在,不轉講者亦不轉聽者,弟子相非常重要。

「供養支」,其偈頌「以諸最勝妙華鬘……普遍供養諸如來」,後面皈依學處十大供養還會再講。
- 有上供,一般來說是有形體的,第一個概念就是有實體的,眼前看得到的。例
  如供品。
- 無上供,是觀想供養。那甚麼樣最勝妙? 我們在廣大供養有買一些東西加上無
  上觀想供養,有上加無上供養最殊勝。「以諸最勝妙華鬘……」,華就是花,
  鬘就是花串,伎樂就是音樂,塗香是塗在身上,粉末像乳膏;傘蓋,諸佛菩薩
  隨時都有傘蓋,這些都是最美妙最莊嚴的供養具,用以供養諸佛菩蕯。我在供
  養時要把最好的衣服穿起來,最好的香供出來,有末香(粉末的),有燒香(
  燒燃的)和燈燭,供養用油燈會產生光明,另古代人用摩尼寶珠會發亮,其實
  是燈柱的光產生反光。

  一一皆如妙高聚,妙高聚就好像須彌山,「聚」每一個東西都堆得像須彌山那
  麼高,代表供養每種供品都很多很高。

  我悉供養諸如來,就是完完全全供養諸菩蕯。關鍵是無上供,「我以廣大勝解
  」,無量無邊的觀想! 請問想得起來嗎? 想不起來,所以我就相信(好樂
  )(淨信心)普賢菩薩行願力,我以廣大勝解力,首先相信一切三世佛無量無
  邊都無所不在,我要供養您,以普賢普薩大威神力,祂的七支行願力量來普遍
  供養諸如來。

  這兩句「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正好擺在禮敬支和供養支的後面。
  是禮敬支和供養支都需要,因為觀想的時候要化為無量佛身有困難,需要靠普
  賢菩蕯的行願力來禮敬諸佛,來供養諸佛。

廣論P46L3,供養支
- 供養支中有上供是世間供養,「以諸最勝……」以諸最勝妙華鬘,說人間與天
  都有很多鮮花,華就是花,鬘稱配貫就是花串,此兩種皆有一切實或假,有些
  是真花,有些是人造花。
- 伎樂謂諸樂具就是種種樂器,有弦樂、管樂,還有打擊樂。塗香像雪花膏,及
  諸佛最好傘蓋。
- 燈燭,香油燈等氣香光明,還有會發光的摩尼寶珠;有燒燃的燒香,有的是很
  多香配混在一起燒,或是單獨一種燃燒最好的香。
- 勝衣就是最好衣服。
- 此處最勝香跟前面不一樣,如我們在浴佛節會有妙香水是可以喝的。「以氛馥
  香遍三千界所熏水等」意指浴佛節妙香水可香遍三千大千世界。
- 末香就是粉末的香,可以用來撒也可以用來燒,也可以把它堆起來,也可畫壇
  場如八吉祥;或是滲入沙及有顏色香混在一起堆成一堆像須彌山一樣高。
- 聚者,加於前文之後,如妙香聚,很多很美好者。眾多就是很多,裝飾就是用
  來裝飾,代表種種有各式各樣。
-「無上供」:「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
   供養諸如來」等一頌。

   言有上供是有形體的世間供養,無上供者乃為諸菩薩等威神力所變現的微妙
   供品,換句話說無上供是菩薩才能供養,是要有威神力的菩薩祂才能做的;
   而我們要靠普賢菩蕯行願力來供養祂們,諸菩薩是化現;我們凡夫是用觀想。
   偈頌最後面兩句「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前面的禮敬支和供養
   支只要沒有具足這兩支都可以加在後面。因為禮敬支和供養支都需要靠普賢
   菩蕯的行願力來禮敬和供養諸佛。

「所有等起及其境界」
-   境界:「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他所對的境界就是諸佛菩薩。
-   等起:他的等起就是那個時候的起心動念,或是說他的動機。就是「悉以普
    賢行願力」感恩普賢菩薩的行願力,我藉著他的行願力來觀想,這是等起心。
   「等起」要學業果。
 
 廣論P122L3:「云何殺生,攝分於此說為事、想、欲樂、煩惱、究竟五相,然將中三攝入意樂,更加加行攝為四相,謂事、意樂、加行、究竟。易於解釋,意趣無違。
- 五相: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將殺生分五個東西: 事、想、欲樂、煩惱、究竟
  五相。
- 四相:事、意樂、加行、究竟。
  Note:宗大師把想、欲樂、煩惱、總攝為意樂,又加一個加行 = 四相.
意樂有三:想、欲樂、煩惱,欲樂又稱為等起。例如,張三是個人,我把他當
   人想,想對了;我不喜歡張三,起煩惱;煩惱可以成為動機,有動機我們的
   心就起心動念了;等起,那個時候心就起了念頭,我要把他的筆電偷走,這
   叫等起,等起是煩惱而引起,等時而起的心理的行為(不是身口的行為);接
   下來就去做,才會有加行和究竟。

二、學員問題回答:
提問:各人有不同宗教信仰,假如父母往生,大家常會爭論以何種儀式舉行告別式? 基督教、佛教或是道教? 粗淺想法以“和合為上”
駱班長:有關生死的事是我們學法的關鍵,學佛不是為這世要好好生,是為這世怎樣好好死,在65歲之後是越過越好,最後壽終正寢;或是越過越爛,最後掙扎而死? 這是關鍵。假若親人走了在兩、三天之內他並沒有完全死盡,他的靈魂都在附近繞,在七七四十九天投胎前都有機會轉變,他的心識都是跟著家人。假如這家人和合,那他就平安! 假如爭吵他就很難過! 家人興訟則是大不孝。四十九天內家人行善他跟著累積善行善念,假如在畜生道的狀態,每七天就有機會轉為人道,因為你和他有血緣關係,你的善心善念對他影響很大,你有心念、有信仰力,心一直緣念,他就會和你靠在一起不會迷失。

結論:第一要依照父母親的信仰及心意而做,大家協議好就照著做,你的心力最強,就能讓父母得利。反求自心是唯一的辦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