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親近善知識(卄一)
時間:2016/08/24 (三)
主講:
班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一. 讚頌:記憶
其賢副班長:
這週進度要從修信進入念恩,今天的讚頌-【記憶】是上師對師父的記憶,師父對我們最大的恩德是說法恩,師父所說的法,讓我們的法身慧命得以滋養,在師父示現圓寂後,師父所交代的事情,上師一一去實現,而實現的目的是甚麼?是要讓正法久住,我們因此能盼望師父再來教我們,帶領我們學法,就讓我們以這首【記憶】,來憶念師父的恩德.!
二.學員提問&駱班長解答:
1.這兩年來讀了廣論對我有甚麼幫助?在脾氣上有沒有改進?
學員A:「佛法就是世間法」,上廣論時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就對這句話印象非常非常深刻,在學習過程當中,其實,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應證到所謂的世間法,就是周遭生活起居啦,想法啦,包括工作家庭啦.....等,而最大的想法就是:如果缺課,心裏就會掛礙這裏,這是我最大的感想!很奇怪很特別的是,那一天如果我不能來上課,就會想自己對不起這裡的師兄姐。生活當中,在與同修聊天過程中,會聊到廣論,所以,廣論是會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時間點,包括工作也是,因此,回歸到當初接觸廣論的第一句話:「佛法就是世間法」,它是在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的,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學員B:來上廣論兩年了,學習前,出社會工作一年,就自己開始學習做生意。那段時間我一直覺得,做生意就是你只要有辦法往上擠,壓得過一個人成長的職位,上去就是一個 level。2014年參加企業營後,我遇到了很多境 (深深醒思:我這一生的存在意義到底為何?好像花了很大的努力,卻只是在比較上和滿足自我上下功夫,其他就好像沒有真正價值可言。),回來後我就在想,我娶了老婆,生了小孩,買了房子,買了車子,賺到了錢,之後我要做甚麼?看到爺爺奶奶他們很努力把小孩養大,可是他們卻讓我找不到一個人來教我,如果遇到不如意要怎麼走?企業營是姑姑叫我去的,我說去那邊做甚麼?她說你來就知道。(我曾經對著姑姑抱怨爺爺奶奶不懂得教育好下一代,只知道不要讓他們吃苦及讓大家看得起他的孩子,如今才會讓我這第三代承受了上一代的苦!當時的我想,只要有錢,我絕不讓自己再苦!結果正好完全相反,心沒有比較快活,反倒掉入跟爺爺奶奶當時的處境之中!真的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開始上廣論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一個法門,可以讓我知道它是有一個方向,有師長教導,遇到不如意的境界,依然可以讓我繼續走下去。
上廣論班的過程中,第一年是感受最深的,那時候,在北苑137號3樓教室上課,班長每次講課,講到某些點 (用佛法剖析出我心的業相,很明確的指出思惟理路,尤其是班長出的回家作業,思惟後更是懺悔自己懂得太少,原來有這麼好的一條理路,我卻不知道。),我內心很受不了,一直想一直想,每次上完課的那天晚上,常常睡不著,有時候一直到天亮,因為我覺得它對我的衝擊很大,班長講的那個點,我本來應該可以想得出來,可是,就是想不出來其中的真理,而我又想知道它(佛法)要跟我說些甚麼,所以每次遇境的時候,我就會看著它們(我自己的三毒),看著我遇到的境(我的三毒對境時起的念頭),就不會像以前會抱怨,比較可以平常心去面對事情,因為我深信業果法則的存在,我的個性不是像岳母常講的要“善解”人意,我是那種,我一定要找到答案(不是世間的對錯!而是為何我會遇到?為何是我?我該如何!這才是我想知道的!),因為“善解”不是我要的,我要的是答案,而且要有理路的答案,這樣子我才能放下我的心!
第四組我們真的要一起來共學!因為我們共學人數真的太少了,在共學的過程中真的讓我學習了很多!
舉個例子,這是我自己在學習後,遇境時的念起乃至轉念及思惟的歷程:
有一次在公司換推刀刀片時,很順手地就將換起的舊刀片往回收筒一丟,丟完轉頭馬上想到,這樣子做,回收的人不小心一定會割傷,手中的推刀刀片換好後沒先放下,就拿起一個空瓶,撿起了舊刀片,正準備將舊刀片放入空瓶中時,推刀也推進我的手指中,血一直噴出,第一個念頭起來,我本來要一口氣罵出,想自己會不會太雞婆啊!可是下一個念頭又起來,卻是大罪小罰!當時想“禍難”已過了!就算了。
學習後,至少會在不好的念頭升起時,止住不再起。之前我會想,你為什麼這樣對我,可是現在我不會了,現在遇到境我會去想,這中間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有它理路在,不可能白白讓你遇到,所以班長在講“業的四個法則”,很多時候就會讓我慢慢地去想,這本廣論到底能教我甚麼?每次回去都很想拿出來看,可是,現在只要看到一個點不懂,我就停下來,停下來就是我轉不過來了,轉不過來,我不會把它就這樣翻過去,我覺得這本書,不是讓我的學習像應付考試一樣,一直往下學去,當我想不到的時候,我就停在那邊,去把它想到一定的理路出來,才會再往下走,所以我進度很慢!!!
今年在企業營擔任義工,原本是一日義工,最後發心要去參加全程。剛要去的時候,境界來了,就是「退怯」,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我想我不能去了,擔心可能會做不好,就跟佳璋班長請假,說自己無法全程參加,當晚看廣論時,原本卡住的地方(第19頁第3行)就看到:入行論亦云:「此等應身行,唯言說何益,若唯誦藥方,豈益諸病者。」,看到此法語後想,所學就是要應境 (因此一定要走)!這時,想起班長曾講過的話:『你學習到多少,當你開始做義工,就是你應境的時候,也是考驗你所學的功力到哪?』去了才發現,原來我的功力還很弱,因為我所學的都是落在文字上,文字一定不會跟你對立溝通,會跟你對應的就是你的境。後來才發現,善知識是什麼樣子,我總算知道了。善知識他不一定是好或是壞,只要你能從他身上學到一樣東西或一個知識或一個道理,他就是你的善知識!不一定他教你好,他就是善知識,有時候你的提婆達多也是善知識.。
駱班長結攝:學員B談到各組之間,現在已開始有line共學,他說共學實在太好!可是這件事情對沒有共學的人是沒辦法知道的,或許有些人開始每天聽六分鐘錄音帶(就是師姐切割給大家的音檔),他每天六分鐘、六分鐘的聽,也得到一個結論,原來學法是要這樣學的,就是每天一點點一點點在自己的心念上落下一個善法,其實,那個善法你認為只有六分鐘嗎?事實上,在當天很多抉擇都會跟這個善法有關,所以,為什麼每天要聽五六分鐘→當碰到境界時,就會現起善行善念,而這樣才叫做修行。
學員B分享的學習歷程太重要!想想為什麼他能夠這樣,而我是怎麼樣?比如當他碰到問題時,很想要得到答案,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對生命中想要得到的答案,卻是浮浮泛泛,了解也可以,不了解也可以,反正只要日子過得去就好,很少人能真的面對生命中的困惑,以為吃得飽穿得暖,有了孩子有了妻子就夠了,其實,還是必須要去理解生命的意義是甚麼?這件事很少人願意去追尋,大部份人認為這就是功成名就,這就是我要的。
所以在學員B的學習過程中,他深刻的體會到有些的不足,然後在現實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居然能體會到經論沒辦法一下子給您答案的,經論怎麼可能一下子給您答案呢?除非你從經論字裡面看到自己實際上碰到境界時候的心理狀態,這個經論才能夠反照出你錯誤的心理狀態,而「業決定理」是個關鍵。經論從來沒有說我告訴你A等於1 加甚麼甚麼甚麼...而B等於甚麼甚麼...你就這樣背起來就行,沒有!因為經論談到一句話的時候,這句話所代表的境界是無限的。可是心只有一個,為什麼境界無限?心只有一個,因為只有用保護自己的心,才能面對一切的境界,可以這樣單純的保護這個心,就好像穿了鞋子就可以建立一切境界嗎?你沒有碰到境界,怎麼知道這個心怎麼保護?我的心就是很急躁的想要把事情想要怎樣?想要怎樣怎樣....到底甚麼叫保護?然後你才會想到那經論裡面,到底還有甚麼保護方法,就是不停地去追求,不停地在腦袋裡追尋你曾經所學的所有的經驗,然後慢慢的一字一句一字一句就會在心中浮現出來,應該是這樣,應該是這樣的!
所以,學法它唯一的辦法是體會歷事練心,這就是師父說的法,學習法是要把這個法擱置在心中,在那邊說我不了解,我不了解.....懷著這樣的心,在歷事練心時,這個時候法會出現。所以,在每個境界中,師父要教我什麼?廣論要教我甚麼?佛陀要教我甚麼?然後讓那個法慢慢在腦袋裡建立起來,這是什麼?這又是什麼?這時候您就會發現,原來這句話是這樣子,學員A說原來第一句話就得到了,他說「佛法就是世間法」,單純一句話,他在整個體會裏面就會得到。
因此,【法】的本質是面對一切境界的一種方法,所以,法叫萬事萬物,而萬事萬物有一個目標,有一個崇高的佛陀,最高智慧的目標,以佛陀最高的目標,面對萬事萬物裏面我要取那一念善心,隨時有一念善心面對一切境界,而得到佛菩薩的智慧。為什麼我看到文時會說,這個我了解,我了解了,又有好多人都在琢磨說,這段我始終看不懂,看不懂做不到是正因,而這時候面對境界時,皈依的心一起來,法出現了的時候,你就看懂了,你就做到了,妙吧?
2)斷德/智德/恩德
(手抄P77)
斷德~ 斷一切惡 智德~
修一切善 恩德~ 利一切眾生
這三個是一個 ? 還是三個 ? 有次第嗎 ? 是有前後但輾轉增上的
剛開始斷惡時未必知道什麼是善,可是真正要斷惡時要知道甚麼是善,接下來要了解甚麼是善才能斷惡,這樣除惡才會淨。所以,斷惡時剛開始就要趕快修善,修善時斷惡會更進一程。
修善時怎麼樣行善?利一切眾生,因為我們活在眾生之中,所以只有面對一切眾生時,善才會發揮它實際功用,所以,修一切善時,本質要利一切眾生,這個善才會落實。而斷惡時要趕快修善,斷惡會更清楚。
修善時要利一切眾生,要利一切眾生時,我才發現我本身修善功力還不夠,我要增長我的智慧,要繼續修善,修善更好的時候,斷惡就更徹底,斷惡更徹底時,修善更進一程,修善更進一程時,利一切眾生的力量更強。你會發現三合一,一合三,它有無盡妙用!
每一件事情在我心中的法,它本身不是平面的,它是立體的,這個立體的一定要面對眾生面對真境界時,這個法的真實面才會顯現出來。你單純用平面對應的關係去看這個法時,這法相當枯燥,而且感覺上是死的,可是一旦面對一切眾生的時候,斷惡跟修善就更立體化了,就形成一個反覆增長的現象。所以,歷事練心的心就活了,所以可以了解每件事情的立體化是由輾轉增上得到的。
3)生活中的錢財目前只夠用,也不是企業大主管,這樣真的能夠發願當企業班的班長嗎?
佳璋副班長:
您怎麼不發願說讓我賺很多錢,當了大企業主,然後我才來當班長?這應該是倒過來的。請問當班長的條件是什麼?是企業主嗎?是要很有錢嗎?你們看到的是這樣子嗎?即便說要有錢,那個錢也不是我們世間看到的錢,而是法財,應該說他必須擁有很多的法財,如果你用這個思惟去看,我現在還不是企業主,我目前法學的還不夠好(法財不夠多),我要當一個法學得很好的人,然後我要擁有很多的法財,從這個角度去看,那問這個問題的同學思惟就很OK。如果要像一般世間,要是一個企業主才能來當班長,這樣的發心是很奇怪的,這個大家都很清楚!
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們如何能擁有更多作班長的條件,那是我們學佛必經的一條路,當班長不是最終的目標,目標是要成佛,但是這過程要學著去作班長,我們才能更趨向於成佛的這一條路。
駱班長結攝
當別人問問題的時候,要看到別人問問題背後的心態,要安撫他的確實的心態,才能給予別人好的幫助,不要回答表面的問題,要回答同學心中的苦,當你能夠看到他的心的時候,你才能幫忙他。
4)如何可以把廣論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因為並沒有要盡速成佛的慾望?
一個想要成佛的人,他只要設定目標,方向正確,時時做總結,自然而然你就會走上去。問題是沒有很快成佛的慾望,所以,學習廣論的重要性,就很難在我們心目中提高,所以,當你發願開始走入義工、副班長的路時,自然而然佛菩薩會導引您走入班長的位置。
學習佛法真正的關鍵是究竟的離苦得樂,一般人的離苦得樂你可以不要成佛,可是你可以為了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得到更好的喜樂,把學習廣論的重要性提高,因為你發現,學習廣論對於你在生活工作中的離苦得樂的智慧是大有幫助。法!佛法的出世間法跟世間法有什麼不一樣,你要去理解!世間法,第一個它對於苦、樂這一件事情認識不清,第二個它對於苦、樂這一件事情的解決方法走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走眼前法,而出世間法,它把苦、樂這一件事情看得特別特別的清楚,然後,當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的時候,它是給我們究竟的一些方法,因為它看得清楚,所以給的究竟的方法以後,讓我們的樂是真實的,而且長長久久的,而不會是罎花一現的,不會說我這樣做了以後感覺得到一點樂,結果又產生苦,又產生樂,又產生苦...它是一個反覆循環的狀態。各位有沒發現,我們在世間安排自己的生活,乃至於工作,面對的真實狀態是怎麼樣?好像解決了一個問題,可是又製造了更多的問題,然後拼命解決問題,又拼命製造更多問題。所以,好不容易得到一點快樂,一下子痛苦就淹滅過來,可是佛法,卻能夠把苦樂的問題讓你看得越來越清楚,然後談到一個方法的時候,能夠斷得非常徹底,為什麼?你看!去一切惡,需行一切善,行一切善,是利一切眾生,能夠把這三件事情連在一起,當你去看你的苦樂問題,把這三件事情一直反覆思惟的時候,你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你說這件事情該怎麼做?你會走到不一樣的境界。
所以,哪怕只記得這件事情,去一切惡就是要靠行一切善,行一切善要靠利一切眾生,利一切眾生就可以修一切善,就可以去一切惡,然後,你再輾轉反覆思惟的面對所有境界,這樣子去思惟,你就會更清楚看到你面對的境界,然後採取更好的方法。你只要得到一句話,你就可以在很多境界裏面發現說,喔!這件事情我知道怎麼做了。各位想想看,運用看看,你會覺得超妙的!
舉個例子,孩子不乖,本來過去孩子不乖,要處罰 ; 可是開始學了佛法以後就不是這樣,孩子不乖,你想讓他利一切眾生,你想要利益他,想要利益他時,你要修一切善,要修一切善時,智慧要提高,然後要去一切惡,我脾氣要壓住,我要利益他,我要把智慧提高,我要把脾氣壓住 ; 不能夠有情緒,才會有智慧,才能夠利益他,我把這三件事情擺在一起的時候,這時我看到的這個小孩跟我在世間看到的這個孩子已經不一樣了!想想看,你就會發現你情緒比較穩定,你使用的方法會比較長遠,對他有幫助的。過去你會怎麼做就怎麼做,可是在佛法的薰陶之下,當想到我要利一切眾生,修一切善,斷一切惡,其實,你的標準已走入有智慧的方法了。
5)羅剎為什麼要佛陀點1000 盞燈的公案
(手抄P68---你如果懂得一點佛法的話,你只有感激他,絕不可能責備他!)
羅剎是個壞人,佛陀因地裏沒有責備他,他是誰重要不重要?一點都不重要,只要他能給我佛法,他能夠幫助我,他就是我的善知識。他不只給我法,還讓我體會到眾生的苦。身上燃千盞燈,讓我體會到地獄眾生的苦。佛沒有說:『你是個羅剎,你自己是個大壞蛋,你還來救我』,佛不但是沒有說,而是無比的感激。佛之所以成佛在這裡,這樣他自己徹底圓滿解決,然後他也幫忙我們徹底圓滿解決。
駱班長收攝
我們的關鍵在因,因在哪裡?因在我心上真正的獲得,與境界無關,境界能幫忙我就是我的正因,就是我的善因 ; 境界本身是好是壞不重要,它能夠幫忙我,我就應該感激它,要用這樣的心情來學習佛法 ;
反之,假若一個羅剎都能幫忙我,那凡夫能不能幫忙我?可以!愚痴的父母能不能幫忙我?可以!由師父舉的例子,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原來所有人都可以幫忙我,而且我在所有人身上看到他對我的恩,這叫「觀功念恩」。他不只教給我法,他要我挖一千個洞,燃那個燈,他讓我體會到苦,他讓我體會到地獄眾生的苦,所以每一個境界的關鍵,是你心念中得到的智慧。記不記得上師在加拿大P島的窗外看出去,因為剛下過雪,滿地泥濘,可是呢!他從窗外看出去,他看到滿天星光,無限美景。他也可以低頭看到滿地泥濘,完全是你的心念選擇哪一個念頭,我們當然選擇滿天星光的一種舒適的感受。所以,要在每個境界看到別人對我的恩,我就能夠很自然而然時時刻刻觀功念恩,乃至對師長修信念恩。
本週消文熟文進度:
【第三、隨念恩者。《十法經》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沈溺有海,拔濟我者;我入惡道示善道者;繫縛有獄解釋我者;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
我被貪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應如是想。《華嚴經》說:「善財童子,如是隨念痛哭流涕:諸善知識,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於我。令善通達法 平等性,開示安穩不安穩道,以普賢行而為教授。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護送往赴一切智處,正
令趣入法界大海,開示三世所知法海,顯示聖眾妙曼陀羅。善知識者,長我一切白淨善法。」應如此文而 正隨念。一切句首,悉加「諸善知識是我」之語。於前作意善知識相,口中讀誦此諸語句,意應專一念其
義理。於前經中,亦可如是而加諸語。】(廣論 P34LL2~P35L6)
其賢副班長收攝:
這段是念恩,滿白話的,安穩不穩道,增上生及解脫是安穩道,走輪迴及惡趣是不安穩道。
這段最後面有一個實際操作面,第五行1) 於前作意善知識相 2)口中讀誦此諸語句 3)意應專一念其義理,對這些經文要開始念誦時,第一個可以先拿師父法照,沒辦法拿法照,就先觀想他,接下來一邊觀想師父法照,一邊持誦經文,再來對經文涵意要去思惟。這三件事情在修行上是可以同時做,有一次同學問如俊法師問題時,看法師手持念珠,口中念念有詞,同學問法師為何要這樣?法師回答,這樣讓精神可以更集中,實際持念經文時我們是可以這樣去做。
這邊十法經及華嚴經經文,班長有說,可以把它情境化,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
我們可以這樣想:我們走入深山裏面一直走不出來,而且生命也很微弱,忽然間看到有一位穿著橘紅色救護人員,出現在你面前,那時候你的感覺會想怎麼可能?事實上人家都放棄了,那位救生員他不放棄來救你。用這段經文來思念善知識於生死中尋覓我,於沉溺中拔濟我,這個恩是非常大!
駱班長收攝:
隨念恩,有三件事情,第一個把師父法照放在前面,或者就是觀想,觀想要誦經文,第三個較難,甚麼叫專一念其義理,要了解甚麼叫馳騁生死,我也在騁生死,我拼命的在長夜無明中一次一次的投胎,一次一次的投胎。有多少人在無明黑暗中輪迴?可是我的善知識拚了老命都要來救拔我,把我找回。為什麼要找到我?想把我救出來?這比你想像中還難,有時後找到你,你主動把善知識的手甩掉,好不容易抓回來,上兩堂課就不見了!然後呢又要靠其他因緣把你吸引過來,然後又不見了....
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
假如家裡有植物人就知道,他就一直躺在那邊,走到後來全家人都受不了。其實,他是你的父母,乃至你的小孩,到後來可能你都放棄了。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你都一直睡,你根本叫不醒,可是善知識卻一直陪著你,這種沒有希望的事,有誰會去做?善知識!事實上我們在醒覺的過程中是非常困難的。愚癡覆而重睡眠-是我不要醒,我認為這樣很好,可是旁邊的人就一次一次想盡辦法把我叫醒。
沈溺有海,拔濟我者
這海裡面有蠻可怕的蛆,海裏面都是蟲,從你的每個毛孔進去,從你的每個毛孔出來,你在裏面要不要有人救?想不想出來?這叫三有海.海裏面都是刀,都是滾燙的熱水,都是蟲,乃至都是屍體,善知識在這麼恐怖的狀態下把我救出來。
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
什麼病?生死病,是最可怕的病,佛陀出現就為了救我們的生死病,因為老跟病都只是死亡的過程,佛陀是要帶我們到沒有生死的地方,真正求道是要真實的離苦得樂,是不再生死,而生死苦裡面症狀就是煩惱病,佛陀的法把我們的煩惱病熄滅了。
由以上了解善知識對我的恩是很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