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研討班(二輪)課程:講說軌理(一)

課程:講說軌理(一)
時間:2016/02/03 ()
主講:
  長:駱政廉
副班長:呂文亞、杜瓊華、吳佳璋、陳其賢

課程主題:
一、讚頌:傑仁波切
二、講說軌理前行
三、影片:  ()八分飽,二分助人;()蔬食愛地球
四、講說軌理

課程摘要:
一、 讚頌傑仁波切
傑仁波切 你的恩情似水長 傑仁波切 你的功德勝須彌
傑仁波切 你的智慧如千日 傑仁波切 你的宗風萬世揚
宗喀的花香 依然記得你的氣息 青海的栴檀 仍在塔爾寺翠綠
甘丹的後山 依然留著你的聖跡 雪域明月 也曾照耀你的禪思
雪山高花香美 你的教誨在我心扉
多少回多少回 夢你歸夢你歸 般若法螺再度吹
多少回多少回 你又歸 師徒共唱三藏美
盼你歸盼你歸 望你回望你回 佛子鵝王奮力飛
無緣大悲柔似水 師師相承深廣美
雪蓮花開有我淚 天上人間永相隨 佛教日輪永光輝
談緣起 : 這首讚頌聽起來有種寧靜的感覺,之所以選這首讚頌是因為要讓大
家感受到我們何其有幸投生為人身,而且能聽聞宗大師及師父的圓滿教法,是
人間頂級享受,慢慢更能體會到廣論班有多難得。

二、 講說軌理前行  
1.  什麼叫做隨份隨力?
2.  假藉修真 V.S. 認假作真

聽帶:手抄P130~P131
義工收攝:會不會只想坐在台下聽聞,而不想坐在台上講說?為什麼要講說?
原因有二:
1. 教學相長(你想學好廣論嗎?)
2. 種因(你想成佛嗎?)
(手抄稿P130 7'12")這一段是師父為我們做為什麼要講說的前行,師父特別提到
"大乘教法",大乘教法是講二個決心,第一個決心是要救拔所有有情脫離生死苦海,然後馬上升起第二個決心說我要成佛才能救拔所有有情,這是大乘的菩提心。當這二個決心確定之後,目標自然而然會確立,然後朝目標邁進。那這跟講說佛法有何關係呢?『聽聞集』說必須是用開示的方式告訴眾生佛法。佛一直在講說,讓佛法傳出來讓眾生體悟。我們要成佛就更應該學佛一樣去講說。師父一直在強調"成佛"當作最高目標大乘是自他成佛,有菩提心,要利益一切眾生
學佛公案:一次媒體訪問如俊法師為什麼要學佛如俊法師回答說:『因為要成佛!

1.  什麼叫做隨份隨力? (手抄 P152L13~P153L2)
什麼叫"隨分隨力的講": 是學到多少、領悟到多少去講
引用第二冊手抄稿P152 LL3師父自身之公案
我記得我剛出家的時候啊,二十多年以前了。我出家在獅頭山,獅頭山啊,我是跟我師父住在後面那個小茅篷裡面,那前面的大眾啊總承蒙他們很看得起。那時候剛出家,很固執也是很固執啊,現在想起來也是很糟糕。喔唷,我師父撿了一件破衣服穿在身上覺得很好,好衣服就是不肯穿。現在才了解:隨分,沒有好衣服就穿破衣服,有好衣服就不妨穿個好衣服。』,師父講隨分。為什麼師父不講隨緣?

義工以自己為例,原本不願意上台講說,但承襲了班長們的方式,先說“好”然後再想怎麼做,這是隨分隨力,若有機會,當然要好好的把握。因為願意上台講說,心量變大,對於學習廣論有很大的提升。要把廣論學好,就要發願當班長

駱班長提策:師父以成大理工學院的大學高材生身分在獅頭山出家,當時在獅頭
山是非常有名的,大家都非常看得起與尊敬師父的。但當時師父出現了一個狀
況,師父的老師拿好衣服給師父穿,師父不肯,堅持要穿破衣服!這時我們要想,
師父為何堅持要穿破衣服呢?(師父舉反例是示現當時他自己沒有隨分)。師父提
到所謂隨分就是沒有好衣服就穿破衣服,有好衣服就不妨穿個好衣服。由此我們
知道隨份隨力有一個主角,是隨誰的決定來決定這個隨分或隨力呢?如說是自己
的決定,那就錯了!因為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幾兩力,所以當一個學生在老師面
前,他能不能自己決定這件事情能出多少力,或不能出多少力呢?又如有法師問
你要不要當班長,你答要就代表要,法師會問代表已經肯定你的能力了,才問你
要不要,這代表說你本來認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但師長認為你有,由此可知隨
份隨力他的主角是師長,不是自己。因此師父說沒有好衣服就穿破衣服,有好衣
服就不妨穿個好衣服,因為是老師給師父穿的,老師告訴師父穿什麼就穿什麼,
由老師告訴師父現在該穿好衣服,現在該穿破衣服,由老師做決定,這就叫做隨
份隨力。
2.假藉修真VS認假作真(手抄 第二冊P153L2~P153L7)

駱班長提策:
師父接著又說:「那時候就覺得破衣服才可以,吃東西啊都是這個樣,你還自以
為修行。」師父因為身體一直都不好,所以下面的人或是師父的老師,都勸師父
身體很重要啊,要假借修真。就佛法來說,我們的身體是虛幻的是假的,可是我
們要藉這個暫時的身體,來修真實的功德與智慧,就是假藉這個虛幻暇滿人
身,只有50年、100年的身體,來修真正的佛道、真正的智慧,這是假藉修真。
結果師父跟他們辯論,反對說:「假借修真,其實我們認假作真。」這是句重話,
人家說要假藉修真,還是要吃好一點,師父說自己是認假作真,這等於對同修說,
你就是要吃就吃嘛,講那麼多?!意思是說你就是為吃而吃,而不是真的為了修
道,所以認假作真是句很重的話,不能隨便亂說。如當一個弟子他的見解很重之
時,對於師父或同修的建議,他的抉擇點會變成是說的頭頭是道。而師父在這公
案中,示現不只把認假作真講完後,還又說這為什麼這樣、這為什麼這樣的,講
的很多道理。接著師父自己說﹕「等到我過了幾年想想啊,我真的像我說得那麼
的好嗎?不是欸!」換句話說,師父自己講說他們是認假作真,我自己有假借修
真嗎?我真的有修真嗎?我真的穿著破衣服就修真了嗎?他們穿得好衣服、吃得
好一點,他們就是認假做真嗎?我自己都做不到,我怎麼知道人家是假藉修真、
還是認假作真呢?

上述的辨別很認真喔!師父在自己的思惟上先看自己,說別人認假作真,那我自己有假藉修真嗎?我修了多少?我的成就是多少?假如自己在假借修真的這條路就修不真實了,那人家我看得懂嗎?師父的老師要師父穿好衣服、吃得好一點,他是認假作真?我自己修真都修的零零散散,我能夠講別人認假修真嗎?可以嗎?答﹕不可以,真的不可以!我們其實都不知道別人真正的廬山真面目,所以不能從一個外相、人家隨便講一句話,就決定了別人的修為。不可以因為人家穿一件破衣服或好一點的,就決定別人的修為,或是吃得好一點或差一點的,就決定人家的修為。真正的就是回到自心,說自己到底修真修了多少,所以師父說﹕「我真的像我說得那麼好嗎?不是,欸,不是欸!那時我雖然嘴巴說得很對...」這就是戲論。師父反省自己在理論上說得很多,可是這是見煩惱,總認為要怎樣、要怎樣才是對的,其實我們自己在見解上這般的執著,對任何一個人的看法、任何一個人的表象,我們就這麼走到一個自己自以為是的見解裡面,不但沒有自我反省,也誤解了別人。所以師父說﹕「見煩惱,非常厲害、非常厲害!平常我們就是這個樣,第一點難,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難在什麼地方?看到自己的見煩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想得、講得那麼多!

第二說法軌理分四(手抄 P130L1~P130L8)

駱班長提策:
平常在大乘教法當中,這個講有兩種方式,請問小乘講有幾種?我們知道嗎?不
知道時的辦法要想師父是大乘,所以我們有兩種方式,以師父說得為主。假如說
真正要去辨別,就要認真去找說大乘的講說有兩種方式,小乘有幾種呢﹖要是找
到有經論依據,這時候就會辨別說這個地方要注意,大乘是怎樣、小乘是怎樣,
不過一般來說,大乘與小乘有一個最大的分別,是大乘是–多事多業,就是說很
多方面的去學習,然後利益眾生的事情盡量去做,這就是多事多業;而小乘是–
少事少業,就是儘量在很多的修行上面專注、一門深入,就自己需要修的法以直
線上去,然後利益眾生的事不是不去做,而是有緣份的去做,但不過分的去把心
力擺在這些上面,就是全心全力專注在自己的修行,所以小乘講法居少;而大乘
非常認真的講法,因為是多事多業。我們看師父的生命內,不是學法就是講法,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大乘講法有二種方式:一種是隨份隨力的講,一種是等到你圓
滿證得地講,佛陀是這兩者同時並行。而隨分隨力的講稱「學」,角色是學生的
定位;圓滿證得的講稱「教」,角色是老師的定位,而佛陀是一個在因地中(隨份
隨力–角色學生)、一個在果地中(圓滿證得–角色老師) ,兩者並行、雙管齊下
的。所以沒有一位在世間的講法者,敢站在教的位置上談佛法的,哪怕是一位已
經證得的講法者今日要講法時,也一定會說各位是大德,我今天就是把一點淺薄
的學問供養給大家,即便這位講法者明明已是一位圓滿證得的菩薩、乃至於佛
陀,其講法時,也一定是站在學的位置在跟大家講法的。如師父、和尚與法師們
在講法時,是非常的謙卑,就如師父這位大班長在成立廣論班級時,不稱廣論教
授班,而稱廣論研討班,其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師父安立自己的角色是在學上面
的。所以既然說是學的角色(請見手抄 P130 L5),學的時候也講,就有兩個
理由,一個所謂對自己學來說,叫教學相長,你教別人,往往自己得到的好處比
聽的人更多。這如小學當數學或國文...等小老師時,學其學科的能力會比一般
的同學更強,為什麼一被別人安立為小老師時你就會精進呢?因為怕漏氣、怕被
吐槽...等,這就是教學相長,你教別人,往往自己得到的好處比聽的人更多,
所以所謂學廣論安立班長這個角色,就是告訴你要是真的想突破再
突破,對於佛法能夠入心,你就要站在講的角色

譬如一個團隊裡面,很多人不願意講,只有少部分的人願意講,這時要用各種的遊戲規則,讓不願意講的人講,這時講的人才會突飛猛進,因為這原本在這群人中最差的,突飛猛進了,對於其他所有的人更是莫大的壓力,所以整個的團隊會變成最強;反之則危險,如老是讓最強的人講,這個團隊會瓦解!所以不要認為學法跟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企業沒關係,如這樣想就錯了,最弱的人其所有的方向突飛猛進,這個團隊就會跟著很強很強!而要怎麼讓這個弱者突飛猛進呢?讓他講,如他不會講就要會講的人教他講,不准會講的人講;如五個人做一個企劃報告,規定這個弱者講,五個人的績效以這個弱者講出來的答案為主,這時組內很會講的就會拚著老命去教,這整個五個人在共學時,就會突然間達到這個組內,最厲害的那個人的能力了,為什麼呢?人家說把你這個牛講講講,講成老虎時,所有的人都變獅子了,因為在這講講講的時間內,弱者是不停的在串習的,就會變成強。〈廣論〉非常的好用,要把這個智慧拿出來,所以說教學相長時,教別人的人得到的比別人還要多,可是教別人的這個人是安立在學生的角色上面的,所以說就不准厲害的人講,要讓弱者來講,這最厲害。

第二個(請見手抄 P130L6) ,既然我們是要修學大乘圓滿佛道的,要隨份隨力相宜的狀態當中,也多多少少講一點,因地當中也種下這個因,就是這樣。什麼叫做因地當中也種下這個因﹖因為佛永遠在講!上次我們有一個題目說:佛不能退休,前面也要認真的學、生世世的學,學成證得了以後拼命要利益眾生地講、生生世世的講,連退休都沒有,這麼辛苦工作的角色要幹嘛?你要以這樣的目標去做、去發誓成佛,為什麼?(問題請參見手抄 P.127,L8)

學員甲→因為做這個工作之後,大家都成佛了。
駱班長提策:我們的每一個答案,顯示我們的心,師姐說我前面認真地學,然後
我後面拼命地講,無論這個工作是怎麼樣,可是是每一個人都成佛,這樣子他就
滿意了。師姐這樣回答其後面的發心就是菩提心。
其實我們不是要一個答案,是要一個在這個題目裡面產生甚麼樣的心理狀態,當你講出來以後,你體會到你是什麼樣的人嗎?這個法到底帶給你什麼?

學員乙→因為要利他。
駱班長提策:當師姐回答利他二字時,沒有力量,你跟剛剛那位師姐回答這問題
的時候,心中的確定角度不太一樣。我們當回答一件事情時,不但是一個答案,
還要你的心。譬如說,

駱班長問:你退休要做什麼?
師姐答:要做義工。
駱班長問:做了義工很辛苦喔!那什麼時候決定要退休﹖
師姐答:做不下去的時候。
換句話說各位仔細去辨別,師姐現在心中回答這句話的問題時是這樣–我覺得義工不錯,他是來利益別人的,這樣的心其實是我有的,我對於現在的工作其實是需要的、也能得到滿足的,至於說自己什麼時候從這件事情轉到這件事情,看緣份吧,就是我能做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或是老闆把我開除時,那我就去做義工。心裡這樣想這件事情時,就會回到剛剛的回答,你所謂利他是沒有力量的。剛剛講隨份隨力是指有師父指導,可是師姐目前對於生命的架構、時間的安排,還沒有取得主控權,就是說自己對於自己什麼時候要什麼、要的那個量還不確定,然後工作的目的是什麼,還不確定,做義工會犧牲什麼、得到什麼,還不確定,所以變成在未來的這個路,要把你對於工作、家庭...等,這些它的定義、需求,或種種的想望,跟利益眾生的種種評比,要把它想清楚,想清楚了以後,才能夠在生命中成為自己的主宰、決定,而不是說隨緣的對剛剛那個題目,其實是沒有體會,就是說我不曉得要不要走這個角色。各位以為我們來這邊學經論,是要學個什麼道理?學經論了解自己就好,了解自己在什麼狀況之下,會下什麼決定,而這個決定到底有多少的知識與無知,然後不停不停的反觀自己,在所有的說話、做事、每一件決定,到底自己是怎麼做決定的,自己的生命是怎麼走出來的,要慢慢地去體會,而這時就能自己反觀自己的生命,佛法就是要我們能夠反觀自己的生命,因為能夠反觀自己的生命,才能夠活出更好的生命,才能一世一世走向更好的生命品質,一種生命體。佛是什麼呢?佛就是最高品質的生命體,所以自己必須要去了解,原來自己目前存在的生命體的種種心理狀況與行相,然後才能夠提升自己。因此我們需要藉著每一個問題,去探測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狀態,而當別人的回答我們去分析時,如師姐的狀態,其實都是你我共同的,她不是唯一!我們想要利他,但這個利他看情況、看機緣吧!很多這種想法啊,所以利他的力量出不來,出不來是因為在我們的價值體系,利他所佔的分量還不重,我們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問題不一定要有答案,我們要去分問題的種類,問題有三種種類:
1.    判斷性的問題:譬如現在國家經濟這麼亂,應該用什麼樣的經濟政策,這是判斷性問題,也是要大家把種種的經濟政策講出來,然後大家討論後,選出一個比較好的政策,然後把它實施,這是藉由討論會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2.    事實性問題:1+12+1等於多少,這時我們只要去學習,就可以找到答案。又如這機器怎麼裝配,我們只要照說明書步驟,就可以完成裝配了。所以事實性問題,不需要討論。但事實性問題真的不需要討論嗎?這是先針對事實性問題把程序完成後,再出現判斷性問題,每一道的工序內,又會出現各個細節要去判斷,這個判斷性問題需要實際去做、去測驗了以後,才知道答案。也就是說這是需要先經過事實性問題,才進入判斷性問題,這非常重要!
3.    開放性問題:如退休後要做什啊?開放性問題的意思是誰說出什麼答案,他就是想要那樣,沒有說誰對誰錯。

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麼的複雜,有那麼大學問在其內,如果不能夠把這三種問題分清楚,不能把每一件事情弄清楚,這就是標準的一團漿糊,連問一個問題人家回答,他都在繞來繞去的。而事實性問題它就是一個答案、一個工具;判斷性問題就是一個好壞的差異;開放性問題就只有尊重二字。而剛剛那個題目是開放性問題,而開放性問題反映你的意念、你的心,如此而已。

三、影片欣賞:八分飽、二分助人
    
駱班長提策:
1.    目前我們的習慣要餐桌非常的豐盛。事實上, 我們吃不完,孩子也養成浪費的習慣, 到最後是倒掉。假如我們開始改變一種生活型態就是我們餐桌上擺的東西都吃得完。就是原則上一開始我們不要擺非常的多, 吃完了再補一下副食品。這樣吃完了就解決了。如果我們能夠力行這樣的生活, 可能會發現一個過年過去也許要花5萬塊錢, 今年也許只要3萬元, 那就可以將2萬塊錢捐出去。這就叫8分飽2分助人。而不是把廚餘拿去助人。
2.    這養成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家教。就是家裡餐桌上每一餐都要吃完。這樣爸爸媽媽就不要準備這麼多, 出去吃飯也不要點過多的東西。將生活過得簡樸一點。將多餘的錢捐贈給社會需要幫助的人。這是過年我們要力行的原則。我們要過年, 過一個豐衣足食還要心情愉快的年。在助人裡面去體會有的人過年很苦。要注意,有錢的人過年很開心, 愈窮的人愈怕過年, 沒錢的人過年看別人吃得好穿得好是非常痛苦的。
3.    所以在這個時候要將自己的心收攝起來, 要想到在2016年新的一年裡我要怎麼樣吃。然後將多餘的錢捐出來。 台灣爾後一年一年更窮了, 10年來台灣愈來愈沒有中產階級了, 各個山頭的捐款每年逐年下降, 愈來愈少了。所以,並不是要告訴大家, 減腸捏肚”, 而是要吃到好就好了, 不要浪費。將這事情當成是家庭的一種文化, 一種教育。

(一) 蔬食愛地球
  文亞班長提策:
  1. 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快樂的牛, 像馬一樣的這麼快樂的奔跑。上師在元旦的時候有一段開示: 第一就是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上師是說徹底不用塑膠袋。透露給大家知道:朝禮法會時僧團都會準備三樣東西給大家: 摩尼丸, 福智圓, 還有金元寶。摩尼丸小小的像仁丹一樣,是法師們念十億遍的咒語加持過的, 所以拿到後如果生病或有甚麼事情時可以用。 福智圓小小的像麵團做的, 拿回家後, 柔散了可以放在麵鍋或湯鍋裡給家裡的人吃。以前這三樣東西都放在塑膠袋裡面。今年因為上師說禁用塑膠袋, 尼僧團很發心, 雖然材料準備好了, 但上師說不能用就不能用。最後摩尼丸用膠囊來裝, 福智圓用包糖果的糖果紙來裝。很隨喜讚嘆做弟子的尼僧團, 真的是: 做師所喜依教奉行。做得非常徹底。
  2. 上師的開示: 一是不要用塑膠袋, 二是不要吃眾生肉。因為要過年了, 大家都會大吃大喝, 蔬食也不是就要大家都吃素, 就是要大家少吃點肉, 吃肉原則上吃三淨肉, 就是第一.不是你殺的 二.不是你叫人殺的 三.他在被殺時的哀號聲你沒有聽到。 最起碼我們從這樣子開始做。這樣我們在團圓時, 這些眾生也很快樂。 凱元師兄補充: 我們去海鮮店, 指著一條魚說要做活魚三吃, 就是落入第二種。
  3. 影片中日本人指出台灣吃素很方便。上次去日本請法團時, 真的找不到素食店, 為了吃素要請賣葷的餐廳在營業前特別開飯出來給我們吃。而他們也不太會做素食, 真的蠻不好吃的, 就是白水加白菜這樣子。真的在日本很難吃到素食。飲食其實也是一種習性, 從媽媽從上一代傳下來就是這樣吃。
  4. 我們學佛要改變一個習性要從哪裡開始? 從知見開始, 我們知道了原來吃素食這麼好, 不但維護了自己的健康也愛護了眾生的生命, 然後也可以保護這個地球, 地球只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家, 所以有這麼多的好處。所以, 過年我們要過一個有意義的年, 不要讓我們的心很散亂, 過年就甚麼都開放了甚麼都解禁了, 可以很肆意放縱的生活。過年,是我們可以沈靜下來做一些對自己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都有意義的事。  

四、講說軌理。廣論P20LL3 ~ P21L6
    白話消文請參考消文平台第  : http://1drv.ms/1Y6BslS
駱班長消文:
第二說法軌理分四:
第一、思惟說法所有的殊勝的利益。
第二、發起承事大師及法:大師就是佛。這邊最重要的是, 一個說法者是老師還是學生? 是學生。這裡所講的說法者是教學相長的, 所以他還是要承事佛及法, 他坐在法座上還要承事佛及法。
第三、以何意樂加行而說: 要說法時心理/意樂要怎樣, 加行/行為要怎樣。
第四、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境就是對象, 甚麼樣的對象應該說, 甚麼樣的對象不應該說。

若不顧慮利養恭敬名等染事, 而說法者勝利極大。
講法不是為了別人對你的供養恭敬大名稱等等這些雜染而說法。講法只是為了自他成佛,為了自己成佛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成佛,所以勝利極大。說法者是站在學生的地位,學生的地位是為了要成佛,成了佛就要利益一切眾生成佛,所以有甚麼利益? 有成佛的利益。每天的供養擔當不起, 別人的恭敬擔當不起, 名稱我也在跟著學更加擔當不起。所以我們叫做廣論研討班。我們就會發現沒有甚麼利養恭敬名等。
所以如果你當總經理或董事長,假如你站在學生的立場,很多的染污就不會發生。可是如果你站在一個老師的立場,很多的染污就會發生。佛法告訴我們一個主管也要站在一個學生的立場, 跟工人們談話這樣就不會站在一個利養恭敬名等染事利益就會極大

勸發增上意樂中云:
慈氏,就是彌勒菩薩。
無染法施, 就是不希求利養恭敬而施法施。
施法施就是施佛法的布施。
二十種利益:成就念-就是牢牢記在心裡。
成就勝慧:就是聞慧。成就覺慧:思慧。成就堅固:修慧。成就智慧:世間的智慧。隨順證達出世間慧:空性智慧。前面六個都是智慧的層次,越來越高。而要有智慧也要將所有的障礙去除,所以接下來是貪欲微劣, 瞋恚微劣,愚癡微劣,所以是智慧的相反就是貪瞋癡越弱,貪比較少,瞋也比較少,癡也比較少。

累積資糧, 需要有很多人來守護,所以: 魔羅於彼不能得便, 諸佛世尊而為護念-魔與佛是對立的,魔不能傷害你,佛可以保護你。諸非人等與諸天是對立的,諸非人守護也保護你,諸天也助發威德,讓你講話別人能信服也幫助你。諸怨敵不能得便,想傷害你的不能想幹嘛就幹嘛,其諸親愛終不破離,你愛的人都一直在你旁邊終不破離。上面講的六個就是障礙去除資糧集聚,就是壞人都不能傷害你,好人都保護你。

最後結果是: 言教威重, 講話有人聽; 其人當得無所佈畏,法布施讓眾生免於佈畏,所以所得的果報就會無所佈畏; 講佛法讓大家免於顛倒恐怖夢想,所以得到的果報就能讓自己免於恐怖顛倒夢想。得多喜悅,智者稱讚,這些都是果報。其行法施是所堪念,你想要施行佛法的布施,想做就能一直做下去。於眾經中所說勝利,皆應至心發起定解- 好多好多經論中所說的勝利,你都要全心全意地發起殊勝的勝解,也就是要理解並堅定不移。


其中成就堅固者, 新譯集學論中,譯為成就勝解, 諸故譯中, 譯為成就勇進: 剛講的成就堅固就是修慧,在最新翻譯的集學論中,翻譯為能成就勝解, 就是修慧。諸故譯中,以前的種種翻譯中, 翻譯為成就勇進。 這兩個有甚麼不一樣? 雖然這裡說以前翻成勇進這裡翻成勝解, 可是有絕大的不一樣。以前翻為勇進,講行為; 可是講說軌理,有沒有行呢? 還沒有到行, 都還在學的問題, 所以新的集學論把它辨別了以後,把勇進改為勝解。這個有很大的意義,換句話說, 所有講說的利益,都是第一個它是在智慧上的然後貪瞋癡會變少 然後好的都會來幫助你壞的都不能傷害你,然後還有一些果報。可是這些果報,大不大? 不大,這些果報都不大。到後面皈依等等的果報都很大。而這裡的果報不大,因為還在學的階段,在教學相長,因為這裡的講說軌理絕大多數是在學的階段,還不是佛法證得了以後,跟眾生的講法。所以這裡不是弘法,師父說他敢不敢弘法? 師父說他不敢弘法,所以各位要注意,我們做師父的弟子, 在這裡所學的,在心中裡面,要想說我永遠做一個學生。所以我們看我們上師說她永遠做一個小學生,這就是講說軌理的精髓本質是學不是講。只要記得這件事,終生受用。你永遠做一個學者學的人,即使你是在講,你也要自己知道你是一個學者是一個學生。這樣子你所有的障礙都會去除,所有的利益都會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